历史阶级历史观

第一,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是历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方法。

1.生产力的推动力: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在工业社会,生产工具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阶段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观点,以及与这些观点相对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二,革命史观

革命史观:又称“阶级斗争史观”或“反帝反封建史观”。持“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国各种灾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挽救中国的根本方法是反帝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和阶段。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潭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

第三,现代历史观(modern historic view)

概念:一般来说,现代化有时也叫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程,包括:

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

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

等内容。

思想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社会生活现代化:除了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的一体化。

其他涉及教育现代化、军事和国防、信息传播、人口控制和社会福利。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两个主要内容。

第四,文明的历史观

概念意义:

文明史观点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人类文明进化史。

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为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国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体系。纵向来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业作坊时代、蒸汽时代、电力时代、信息时代)。

动词 (verb的缩写)全球历史观(整体历史观)

全球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全球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也称整体史观。这种历史思想打破了“西欧中心论”和民族史的传统历史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来考察历史,全面论述了各个时期世界历史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第六,社会历史观

(1)社会史的范式主要是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眼于历史的结构和过程,着眼于从广义上分析和研究一切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

(2)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社会习俗、家庭与婚姻、城市演变与人口流动、社会保障、社会政策、人与环境的关系等。它认为历史应该是“全体人民的历史”或“社会风俗的历史”,强调历史研究不仅要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而且要关注与普通人密切相关的“小人物”和“小事”。它的本质是大众化和生活化。

多元历史观的应用

例1:对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认识。

从革命史的角度看,它是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出商品和资本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志;

从现代化的历史来看,它是中国的工业基地、科技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起着主导作用;

从整体历史观看:它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的殖民体系;

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它是中国了解和借鉴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

例2:从不同的历史角度评价孙中山

革命史观: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现代化历史观:“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荣先驱。”

社会历史观: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全球历史观(整体历史观):他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家和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