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幻觉

“科学与真相如影随形,也会伴随着丑闻。”

不知道是哪位哲人说的这句话,还挺煽情的。但是,客观来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骗人的把戏,而这些把戏一旦被科学触及,就更加难以辨别真假,难以捉摸。但是,骗局终究是骗局,就像林肯的名言:“你可以愚弄所有人一时,也可以永远愚弄一部分人,但你不可能永远愚弄所有人。”看了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幻觉——震惊世界的20个科学骗局》这本书,相信大家对林肯的话会有更多的感触。

读这本书有点像读侦探小说。最深的感受就是震惊,一次又一次的震惊!有些事件虽然早有耳闻,但从未如此详细透彻。更难得的是,书中有两三百幅插图。触目惊心的大骗局的制造者形象鲜明,甚至可以看到“罪证”,读起来自然更有趣。

现在根据我自己的“震惊”程度,把20大科学丑闻总结如下。当然,我建议你拿本书看看,挺有意思的。我在绮优买的。com,才21元。

1.比尔唐古化石——世纪大骗局

这个世纪的骗局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科学丑闻之一。1911年,英国律师道森声称在比尔唐发现了一个猿人的部分头骨。1913年,道森和英国著名人类学家伍德沃德宣布,他们出土了一种半猿半人的生物头骨,并称这种生物生活在大约50万年前。他们的“发现”被视为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有力证据,在人类学中被命名为“庶人”,被认为是从猿类进化到人类的过渡生物,甚至作为重大科学成就出现在邮票上。1928年,科学家通过氟含量确定了古化石的年代,发现庶人的头骨不早于新石器时代,下颌骨属于一只未成年黑猩猩。他们还发现头骨和下颌骨都被染色了。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终于被揭露了。

2.n射线-集体自欺

1899年,继英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1903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布朗洛宣布,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N射线。引起了法国物理学界的热烈追捧,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贝克雷尔在内的众多学者纷纷效仿。1904上半年,仅《法国科学院学报》就发表了54篇关于N射线的论文。但是在法国之外,没有人能发现这种辐射。后来,英国物理学家伍德证明了N射线是完全错误的。布朗洛出于想大展宏图、与英国人竞争的迫切心情,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当成了客观事实。其他法国科学家出于民族自豪感团结在布朗洛周围,从而制造了这场集体自欺欺人的闹剧。

3.密立根做实验时选择了数据——伟人身上的瑕疵。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进行了著名的“油滴实验”,那是第一次氢比一个电子重1836倍。1923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此同时,比他更著名的物理学家艾伦·加夫特(Ellen Gaft)也在做同样的实验,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60年后,历史学家发现,密立根发表的58个观测值并非如他所信誓旦旦的那样“未被选中”,而是从140个观测值中选出来的!他只收集对自己有利的漂亮数据,删除所有不利的数据。这一发现震惊了物理学界。

4.冷核聚变——渴望成为笑柄

1989年3月23日,犹他大学的伯恩斯和南安普顿大学的弗莱斯曼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没错,就是在实验室的一个小装置上,用钯做阴极电解重水,实现了常温常压下的“冷核聚变”。但全球1000多个实验室从未成功重复过伯恩斯和弗莱斯曼的实验结果,最终否定了这一成果。他们的故事成了科学界几乎人人皆知的反面教材。

5.舍恩的“科学”系列假论文——明日之星的陨落。

“舍恩事件”被认为是当代科学史上最大的学术造假丑闻之一。2002年6月5438+065438+10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物理学家舍恩和他的8位合作者的简短声明,宣布取消2000年至2006年5438+0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8篇论文。这八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舍恩,涵盖了有机晶体管、超导器件和分子半导体的成就。当时32岁的舍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90篇论文,一度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候选人。然而,舍恩的研究结果受到一些同行的质疑,因此贝尔实验室邀请了五名外部专家进行调查。根据专家在9月份进行的调查,舍恩在至少16篇论文中捏造或篡改了实验数据,而他的合作者是无辜的,对此毫不知情。舍恩大规模造假的原因是他有强烈的名利欲,希望通过先发表一些猜想来获得荣誉,最终身败名裂。

6.把水变成油——现代的幻想

20世纪80年代,中国哈尔滨人王洪成宣布“水变成了油”。他的理论是配制一种母液,然后以1:100000的比例与普通水混合,成为“水基燃料”,可以替代汽油,成本低廉。仅一台简单的机器每20分钟就可以生产1吨母液,而1吨母液可以制备65438水基燃料。通过他的表演,王洪成说服了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哈工大的校长和党委书记也相信了他。有媒体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让水变油成为当时的热点新闻。1994之前,多名CPPCC会员联名提出质疑,这一骗局在中国持续了十余年,给国家造成了上亿元的损失。王洪成最终被判十年监禁。

7.辽宁古鸟——耻辱化石的故乡

“辽宁古海盗鸟”是由不同动物骨骼组成的假化石。它从65438年到0999年被走私到美国后,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极大关注。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发表文章称,古海盗鸟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缺失环节,这为鸟类的恐龙起源理论提供了直接依据。后来,中国科学家徐星揭穿了这个骗局。这一科学丑闻立即在西方国家引起轩然大波,包括NBC、USA-Today、Nature、Science等世界知名媒体。

8.李森科事件-权力扭曲了科学。

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拉马克和米丘林的获得遗传学概念在苏联成为正统。出于政治和其他原因,拉马克学派的代表李森科拒绝接受实验支持的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学,并将西方遗传学家称为苏联人民的敌人,用政治工具迫害他们的对手,这在苏联遗传学中造成了浩劫,并蔓延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方集团国家。李森科事件是政治权威取代科学权威裁决科学争议的典型案例。

9.美国科学中的水门事件。

20世纪70年代初,斯隆-卡塔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威廉·萨默林声称,他已经成功地将一只黑老鼠的皮肤移植到一只白老鼠身上。萨姆林似乎找到了一种不用免疫抑制药物就能避免排异反应的方法。这一发现对器官移植具有重要意义。1974年,萨默林诈骗案曝光。原来,他是在一支黑色毡笔的帮助下达到这个结果的。实验室里一个观察力敏锐的助手注意到,老鼠背上的黑点是可以洗掉的,所以其他的都洗掉了。后来,萨默林承认了一切,并用繁重的工作为自己辩护。最后,他被判行为不端。萨默林事件在学术界引起强烈震动,多家报纸将这一丑闻称为“美国科学界的水门事件”。

10.巴尔的摩事件——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风暴

1986年4月,诺贝尔生物医学奖获得者巴尔的摩和她的合作者特蕾莎·卡丽在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联合发表了一篇论文。但是特蕾莎带的一个博士后发现她的实验室得到的实验数据有瑕疵,大概引起了广泛关注。可悲的是,在长达5年的调查中,巴尔的摩一直利用自己的声誉公开威胁调查人员,反对外界干预。1991 3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经过两轮调查,正式指控论文中的两个关键实验数据是伪造的,这是严重的科学不端行为。虽然后来证实巴尔的摩对数据错误并不知情,恢复了名誉,但他当时撤回了论文,向举报者奥托公开道歉,并辞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职务。

11.哈佛医学院达尔西事件——纸包不住火。

达尔西是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在哈佛的两年间,他发表了近百篇论文,被视为杰出人才。但后来,实验室的同事揭露了他的造假行为。然而,他的导师布劳沃德认为这只是一起孤立事件,并隐瞒了此事。尽管达尔西被解除了在哈佛的职务,但他仍被允许留在实验室继续工作。后来发现达尔西的论文几乎都是假的。因为哈佛的知名度,这个案例在美国学术界广为人知。

12.耶鲁医学院事件--生物医学史上最大的事件。

1979年3月的一天早上,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收到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海伦娜的来信,指控耶鲁大学教授费利克斯和他的学生索曼剽窃她的论文。原来,费立格是海伦娜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投稿的审稿人。费利克斯建议杂志拒绝这篇文章。索曼趁机剽窃了她的论文,并与费·李哥合写了一篇文章,提交给了《美国医学杂志》。然而,论文被送到海伦娜的导师那里审阅,他把论文交给了海伦娜,于是论文公开了。索曼承认抄袭,但得到了导师和耶鲁大学的庇护。但随后的调查发现,他的文章仍然存在严重的篡改数据问题。这个时间持续了一年多,是生物医学史上最震撼的事件。

13.索科尔事件——射向学术正义面具的利箭

65438-0996年,美国纽约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艾伦·索克(Allen Soker)为后现代意识形态研究重镇社会文本(Social Text)撰写了一篇论文《超越边界: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诠释学》。据说这是一篇讨论“后现代哲学与20世纪物理学的政治意蕴”的学术文章。本文使用的语言完全符合标准,形式也中规中矩:35页的论文列举了265,438+07篇参考文献,全部准确无误,65,438+009篇注释条理清晰。《社会文本》的五位副主编一致认为,这篇论文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发表在一期名为《科学战争》的特刊上。没想到,物理学家索科尔三周后在月刊《流行语言》上发表了《曝光——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究实验》,彻底否定了这篇文章,承认有意模仿后现代行话。这篇论文看起来不错,但毫无意义,错误百出。文章透露,他的“作弊文章”只不过是“故意编造的谬论、语言滥用和各种毫无根据的结论的大杂烩”。他有意识地编造了一个编辑们深信不疑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的“联系”,甚至还加上了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索克认为,“欺骗”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听起来很有趣”,“迎合了社会文本编辑的意识形态偏见”。

14.伯克利实验室的“118元素”事件——一个不存在的“重大科技突破”。

1999年6月,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称,通过铅核与氪核的碰撞,发现了元素周期表中缺失的元素118和元素118衰变产生的元素65438。这一成果曾被视为1999最重要的科技突破之一。

然而,其他科学家随后的重复研究无法获得类似的结果。在重新分析原始数据后,研究小组还发现实验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为制造的。2002年,伯克利实验室最近公开承认有关研究人员从事了“不公平的科学行为”,那些最有嫌疑的人也被解雇了。

15.艾滋病发现权的风暴——八年的斗争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蒙特尼尔教授从一名淋巴结病变的同性恋患者体内提取出一种病毒(HIV),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1984年5月,《科学》杂志发表了美国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研究员加洛的文章,称加洛等人首次从48名艾滋病患者体内分离出大量病毒,并强调他们是独立发现的。蒙特尼尔随即发表声明,称盖洛将艾滋病毒研究的血液样本寄给了盖洛,并指责盖洛剽窃了他的研究成果。到了1987,通过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和法国总理希拉克的双边斡旋,达成了两国优先找到人类艾滋病病毒的协议。芝加哥论坛报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证实加洛的论文是基于法国送来的血液样本,但加洛的造假行为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庇护。最后,《科学》杂志宣布,盖洛论文中的照片显然是蒙蒂尔在法国拍摄的。1991年,法国多家研究机构联合调查的结果宣布,加洛的病毒样本与蒙蒂尔给加洛的病毒样本一模一样。加洛最终不得不向世人承认,他分离出的温兹病毒来自蒙蒂尔交给他进行鉴定的病毒样本。至此,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权利终于有了结果。

16.月球骗局——以科学的名义行骗

历史上著名的“月亮骗局”发生在1835。今年8月25日,新创刊的《纽约太阳报》以“约翰·赫歇尔爵士最近在好望角有了一项重要的天文发现”为标题,刊登了一则记者捏造的新闻,声称英国著名天文学家赫歇尔用新望远镜非常清晰地看到了月球景色。在他的作品中,赫歇尔的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各种物体,包括花朵、树木、湖泊和怪物。然后,记者请赫歇尔在月球上发现了长翅膀的人形动物,从它们的姿态判断它们是理性生物。公众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报纸的销量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当这个消息在欧洲传开后,巴黎科学院甚至为此召开了一次研讨会。

谎言很快被揭穿。9月16日,《太阳报》公开承认他们捏造这些新闻的错误。然而这场荒唐的风波持续了好几个月才最终平息。

17.Al-Sabuti案——科学骗子屡屡得手。

Al-Sabutti是伊拉克人,然后去了约旦,最后来到美国。他一路招摇撞骗,抄袭大量论文来粉饰自己的简历,从而骗取政府大量资助,混迹于高校之间。Al-Sabutti抄袭的方法很简单。他把别人发表的论文重新打字,把原作者的名字改成自己的,然后把稿子发给一个不起眼的杂志发表。他的技术欺骗了全世界几十家科学杂志的编辑。以上杂志大多不显眼,这样的抄袭很难追查。而且,虽然很多有据可查的抄袭文章后来都被撤销了,但大型科学检索的计算机档案中仍有数十篇论文,是科学文献记录的最高权威。

18.激酶级联理论——一个捏造的诺贝尔奖获奖发现

1981 5月,在冷泉港实验室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来自康奈尔大学的24岁研究生spector向与会专家解释了他最新的致癌理论——激酶级联理论。这个新理论的思路如此清晰,实验证据如此确凿,科学意义如此重大,立即被认为是诺贝尔奖的重大成果。斯佩克特和他的导师拉克尔在1981年7月的《科学》杂志上联合发表了这一理论。许多著名的研究人员转向这个热门话题,但他们没有努力重复spector的实验,而是将他们的试剂交给spector进行测试。

然而慢慢的,人们发现spector的实验结果是别人无法重复的。后来,他所在系的一位病毒学教授终于曝光了他的造假行为。

讽刺的是,虽然spector Tower伪造测试结果是真的,但他的理论仍有一定价值。有人说,如果斯佩克特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假设来写作和发表,而不是试图证明它,他将被公认为一个天才。

19.被遗忘的脉冲星发现者——诺贝尔委员会性别歧视案

1967年8月8日,剑桥射电天文台的女研究生苏珊·乔斯林·贝尔(Susan jocelyn Bell)在一条长长的录音纸带上发现了奇怪的“干扰”信号。直到165438+10月28日,贝尔才成功记录下这个射电源的节奏:它每1.33秒向地球发出一次脉冲。她的导师Hewish认为这可能是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外星“小绿人”。进一步观测表明,它是一种新型天体。这个天体发出的脉冲频率极其精确。贝尔在过去的观测数据中发现了三颗脉冲星。1968年2月,Bell和hewish在《自然》杂志上联合报道了脉冲星的发现,认为脉冲星是物理学家预言的中子星。这是20世纪的一个重要发现,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放在导师赫维什的头上,贝尔完全被忽略了。诺贝尔委员会的这一行为遭到了许多科学家的批评,成为诺贝尔奖历史上著名的丑闻。

20.高分子水事件——百科全书中的“大发现”

1962年,苏联科学家德佳奎因接连发表论文,声称水在应时玻璃毛细管中加热后性质出现异常——沸点500℃,冰点-8℃。随后,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相继参与到这项研究中,美国著名光谱学家lippincott声称,他用拉曼光谱研究后,证明了这种水确实不同寻常。这种水是在应时表面聚合而成的,所以可以命名为“聚合水”。这进一步鼓励了各国科学家投身于“高分子水”的研究。甚至有人发出警告:千万不要把聚合物水拿到实验室外,因为它可能诱发水的链式聚合,甚至毁灭各种生命。甚至有人提出制造“聚合物水武器”,干净利落地消灭敌人。从1962到1973,在国际上发表了450多篇关于“聚合水”的学术论文。

当然,也有很多科学家强烈反对聚合水的存在。在1973中,分析化学家罗希友用巧妙而令人信服的方式证明了“聚合水”只是溶解了钠、钾、氯和硫酸盐的水。始作俑者德佳奎因也不得不发表声明,承认“聚合水”确实是溶解石英管上杂质的水。结果,聚水的“大发现”泡汤了。但我们还是在《科技百科全书》中找到了“聚合水”这一条目:“聚合水是一个典型的、现代的实验神器的例子,在被仪器分析和理论分析最终推翻之前,它发展成了一场引人入胜的争论。”

科学界这场长达十年的轩然大波,既有科学研究的失误,也有人为的原因,后者是主要的,干扰了严格的科学实验。比如对“新发现”盲目乐观狂热,哗众取宠,为了经费论文急于求成,为了争议执着于新闻宣传,甚至不切实际地向媒体夸大自己取得了科学进展,意义重大。而一些不太懂科学的记者,却以一种好奇的心态在报纸上不断制造轰动效应,从而进一步升级了这种“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