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经历了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通货膨胀(80年代初),第二次通货膨胀(80年代末),第三次通货膨胀(90年代),第四次通货膨胀(10)。

1.通货膨胀意味着供给小于需求。在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实际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造成资金占用大量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导致企业利润增加,因利润分配导致企业资金流失。导致利润上升,增加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导致证券价格下跌,增加企业融资难度。造成资金供给短缺,增加企业融资困难。

2.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数量小于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数量,导致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情况。

第三,商品通货紧缩类型的划分,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通货紧缩的本质和机理,针对不同的情况寻找不同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的标准,通货紧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相对通货紧缩和绝对通货紧缩。

相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高于零,低于适合一国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的物价水平区间。在这种状态下,虽然物价水平还在提高,但已经低于国家经济正常发展和充分就业所需要的物价水平,货币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损害经济的正常发展,虽然是轻微的,但是如果不重视,可能会从量变到质变,对经济发展的损害会加重。

绝对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水平在零以下,即物价出现负增长,说明一个国家的货币处于绝对短缺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很容易导致经济衰退和萧条。根据对经济的影响,可分为轻度通缩、中度通缩和重度通缩。划分三者的标准主要是绝对价格下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一般来说,物价出现负增长,但幅度不大(比如-5%),时间在两年以内,称为轻度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幅度较大(例如从-5%到10%),持续两年以上的称为温和通缩。物价下跌超过两位数,并持续两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的情况称为严重通货紧缩,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对应的通货紧缩就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