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于1420年竣工。起初只是一座三层五室的木牌楼,名为“承天门”,意为“承天启云”、“受命于天”。天顺元年(1457),派天安门广场、华表塔毁于雷火,八年后成化元年(1465),重修为门楼,宽五间,深三间。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大军入侵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

清顺治八年(1651),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重修为塔,名称也改为“天安门坊”,意为“受命于天,以安治国”1688(康熙二十七年)和1952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中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中重建的形态。天安门广场比原来高了83厘米,总高度为34.7米(原来的高度为33.87米)。

民国14年(1925)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广场开始对外开放。

2065438+2008年6月5日,天安门广场开始装修,预计2065438+2009年4月底恢复对外开放。

扩展阅读: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平台和塔楼两部分组成。它的形状威严而宏伟。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是皇城的正门,五门九塔,高33.87米。1970改造后高达34.7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