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站的历史

建成时,塘沽站和塘沽南站都是只有两条车道的小站。塘沽南站还没有建设正式的站台,只是在现有的候车室里建了几间平房作为站房。

20年后,塘沽南站新建了候车室,建了上行站台和下行站台,都是用沙子铺的。上世纪30年代,塘沽南站在下行站台修建了立交桥和雨棚,供乘客休息。随后,塘沽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增加了更多的线路,在塘沽区修建了更多的货场和中转仓库。

1975塘沽站电气集中设备投运,6月2日至6月3日完成。整个转换工程只用了48个小时就完成了,省去了人工开关,开启了塘沽站使用电气设备的新纪元。塘沽站新一轮的大规模改造已经开始,一个崭新的塘沽站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在我们面前。塘沽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海上交通的海防军事要地。明朝开国皇帝朱迪定都,即今天的北京后,在海河塘沽段南北两岸重兵驻守,设置炮台,使塘沽成为海防重地和海上交通集散地。几百年后,清朝也在塘沽驻军设防,并修建塘沽车站,铺设铁轨,运输煤炭等重要物资。

如果说塘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塘沽站的重要性,那么塘沽站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塘沽。说到老弯,所有塘沽人都知道,老弯的来历和塘沽站息息相关。以前,金汤铁路在塘沽的线路是人字形的,火车必须调头,然后转向任何方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新港路和朝阳街附近铺设了灯泡线,火车在这里转一圈就不用换车头了,火车拐弯的地方就叫老弯,一直延续至今。塘沽站,20世纪30年代也叫新河站,主要运输附近工厂所需的煤油、盐和物资。来往的乘客大多是在国外谋生的附近居民。另一部分乘客是美孚和大华两家石油公司的工作人员。虽然列车在塘沽站停的时间很短,列车一停站务员就开始组织发车,但商贩们还是早早进站,在站台上向过往的乘客兜售螃蟹和大虾。一时间,站台上,叫卖声和站务员对车站的呼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画。仅仅几分钟后,火车就开出了车站,站台上只剩下大海的味道和寂静。

相比塘沽站的随机乘客,300吨站的乘客数量要固定得多。为了方便天津港务局和新港船厂的职工上下班,天津火车站到塘沽站的市郊公交线路在新港站延长到300吨,成三角形线路成为港内市郊公交的上下车点,通航处的一间小平房就是售票处。每天上下班的时候,这些“通勤”乘客都集中在上车点。河湾里挤满了人。火车一到,大家都会冲上去,因为同一个单位的员工都在等车,所以等车的时候,大家会围成一个小圈子,聊一会儿天。在那个信息还不发达的年代,300吨站就像一个小型的“信息中转站”在1984,300吨停车场旁边建了一个客运站台和一个小型候车室,300吨停车场就成了正式的“客运站”。塘沽火车站南站房、新建的贵宾楼、原售票厅东侧的巡更室正在内部装修。50米长的东进西出通道是专门为方便乘客从铁路两侧进出车站而修建的。

1-4站台可通过南站房候车大厅进入,无站台柱雨棚工程已完成吊顶及站台地面铺设。乳白色的天篷沿着铁路轨道方向延伸,时尚元素和现代气息被凸显到极致。

塘沽火车站北站房建筑面积2485平方米,层高14.35米,包括售票大厅、进站大厅和出站大厅。建筑设计为长方形,中间北立面为弧形,外墙颜色为米色。新建的北站站台比一般站台高很多,而且与列车车门底部平齐,顾客不用乘坐扶梯上下车,安全方便。此外,为了沟通南北车站,还将增建两条地下通道。乘客可以分别从南站和北站进出候车大厅。

北站楼于2065438+2005年9月20日正式启用。北站房的投入使用,将大大增加塘沽火车站的通过能力,缓解京津城际开通和旅客数量增加带来的购票和候车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