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的经历..急迫的..35分!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 65438+10月29日出生于法国中部古色古香的小镇克拉姆西(Cramuxi)。该镇地处丘陵地带,主要从事林业和畜牧业。罗兰家境普通,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中下阶层,但他的家庭在镇上还是颇有声望的。父亲是个绅士,受人尊敬;他连续五代都是公证人,据说他的祖先也参加过法国大革命。圣母玛利亚是一位宗教女性,热爱音乐,感情细腻。小女儿去世后,她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儿子罗曼和另一个女儿身上。

罗曼·罗兰小时候非常敏感和聪明。窗外墨绿色的运河,天空中自由浮动的云朵,清脆的鸟鸣,教堂的钟声,都影响着他的思绪狂奔。在母亲的指导下,他钢琴弹得很好,爱上了音乐,莫扎特和贝多芬。从他家的阁楼里翻出的莎士比亚的译本把他带进了文学的天堂。音乐和文学从此成为他一生的伴侣。

1880年,为了罗兰的学业,全家搬到了巴黎。6年后,罗兰考入巴黎师范学院学习历史。在师范大学的三年学习生活中,罗兰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著名作家的书籍和作品。罗兰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拟定了一个宏大的十年写作计划,说:“不创造,毋宁死。”用这句格言激励自己。

1887年,他第一次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的《论艺术》,很受启发。同年4月,这个不知名的年轻人写信给列夫·托尔斯泰,向他提出了一些关于艺术和生活的问题。他没有期待回信,但托尔斯泰写了一封38页的信,热情地回答了罗曼·罗兰的问题,并称罗曼·罗兰为“亲爱的兄弟”。托尔斯泰告诉他,真正的艺术是与私利和特权不相容的,是与全人类相结合的。这封信对罗兰影响很大。

1889大学毕业后,学校推荐他去罗马读研究生。从罗马回来后,他在师范大学和巴黎大学教授艺术史。他在课堂上的声音清脆、明亮、富有激情、引人入胜;而且他写了厚厚的一份关于音乐家的讲稿,让年轻的罗兰在师生中享有了普遍的声誉。这期间开始写作,并在1898发表作品。

罗兰早期的创作主要是戏剧。罗兰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感到社会风气腐败,知识分子内心空虚无助,文学颓废。他决心通过严肃健康的戏剧来激发法国人民改造社会的信心。他的剧作分为两个系列:信仰剧和革命剧。代表作有《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12)、《罗伯斯庇尔》(1939)等。罗兰在剧中投入了大量精力,但观众的反应一直比较平淡。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剧作过于严肃,坚持理想,不迎合当时资产阶级观众的兴趣。

罗兰的妻子曾一直幻想自己的丈夫能出名,能赚钱,但后来心灰意冷。他们于1901正式离婚。35岁的罗兰,带着一大堆书和一点行李,搬到了巴黎一个远离上流社会的五层两小间里独自生活。

罗兰转向写传记文学。罗兰在艺术史教学中仔细研究了过去许多伟大艺术家的生平。他发现这些伟大的艺术家都遭受了令人震惊的不幸和痛苦,并且奋起反击,取得了成就。他深受感动,决定为这些拥有伟大心灵和伟大精神的灵魂建造一个无形的圣贤圣地,以激励和启迪人类。他在20世纪初写了一系列名人传记,其中最著名的有贝多芬(1903)、米开朗基罗(1905)、托尔斯泰(1911)。在《贝多芬传》的序言中,他写道:“世界在喘气。打开窗户!让自由的空气吹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做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事情,恢复他们的勇气,动摇他们的沉睡,鞭笞他们的懦弱。

罗兰在写名人传记的同时,还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贝多芬传记出版后,罗兰在法国小有名气。《约翰·克利斯朵夫》前两卷出版的时候,罗兰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国外。在《约翰·克利斯朵夫》十卷出版之前,罗兰的理想主义之光已经照亮了全欧洲年轻人的心。这部作品的成功,让他长久以来的戏剧梦想在这里实现,他获得了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和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1913年,罗曼·罗兰写了中篇小说《戈拉·布鲁农》,这是一部轻快、活泼、独特的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法国文艺复兴末期的老木匠布鲁农的故事。布鲁农五十一岁。他是一个胖胖的,满脸油光的男人。他的手从不离开酒,他的嘴从不离开笑。他热爱劳动,不求名利,性格开朗开朗,幽默风趣,敢于反抗贵族。高尔基非常喜欢这部小说,认为它是当时颓废消沉的文学中“非常及时”的一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罗兰担心这场战争会摧毁欧洲的伟大文化,写了大量反战文章,抨击交战双方,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战人士。他赞扬十月革命,但不赞成暴力手段。1919年发表《精神独立宣言》,号召全世界知识分子团结起来,打破种族、国家、党派偏见,为人类幸福而奋斗。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1000多名知识分子领袖签署了这一宣言。1930后完成思想改造,发表名篇《告别过去》,表示为了抵抗欧洲法西斯势力,要“站在苏联一边”。之后积极参与进步政治活动,担任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主席,并拒绝接受德国希特勒政府授予他的“歌德勋章”,公开反对法西斯主义。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他完成了第二本小说《母亲与儿子》(又译《欢乐的灵魂》)(1922-1933)。小说的女主人公安妮·德是一个性格坚强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小学到大学,她个性很强,追求精神自由。我还是个姑娘的时候,爱上了一个小伙子,把希望和理想寄托在爱情和婚姻上,但是这个未婚夫俗不可耐,她主动解除了婚约。她在生活的压力下,不顾亲友的侧目,将私生子马克抚养成人。在自力更生的生活中,她强化了自己。他的儿子马克也逐渐长大。他在犹豫和沮丧中试图找到父亲,但认清父亲是资产阶级反动政客的嘴脸后,又回到了母亲身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母子俩加入了激烈的反战运动。在斗争中,他们受到了教育,开始接近劳动人民。马克后来娶了年轻的俄罗斯女子阿西娅,阿西娅为了坚持精神独立,拒绝参加政治斗争,积极参加反法西斯和保卫苏联的斗争。然而,她不久后在意大利被黑手党分子杀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妮特把巨大的悲痛化为奋斗的激情,在儿子去世后继续战斗,用马克思精神激励后辈,直到去世。小说描写了一战前后两代知识分子的奋斗历程,重点讲述了人物精神探索和革命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反映了欧洲进步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探索。罗曼·罗兰于1944194519451945194512年2月30日逝世,在他的家乡克拉姆西举行了宗教葬礼。

1935年,他应高尔基的邀请访问苏联。他的旅行记录在《莫斯科日记》一书中。他从一个人文主义者的角度看到了30年代苏联的很多问题。根据作者的意愿,这本书在50年后出版。

二战爆发后,法国沦陷。罗曼·罗兰被软禁在家乡,埋头写回忆录和传记。1944 12.30,罗曼·罗兰在法国解放胜利的呐喊中死去。

从1897到1903,他写了圣路易,狼和理性的胜利。这些剧都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试图用“革命剧”来对抗陈腐剧,这与作者当时积极参与“人民剧”运动有关。然而这些剧只上演了一两部,反响比较冷淡。正因如此,罗曼罗兰转而撰写名人传记,先后出版了贝多芬(1903)、米开朗基罗(1905)、托尔斯泰(191)的传记。从1904开始,罗曼·罗兰开始写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罗曼·罗兰的代表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小说。1915年,尽管受到法国政府的阻挠,瑞典学院文学院还是决定授予他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崇高理想主义,以及他在描写各种人物时表现出的同情和怜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再次达到高潮。他先后出版了著名的中篇小说《戈拉·布鲁农》(1919)和他后来的代表小说《欢乐的灵魂》(又译《母亲与儿子》)。

罗曼·罗兰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一生都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用一颗赤诚的心为人类寻求自由、光明和进步。据说人们称他为“欧洲的良心”。良知不灭,真理不灭。思想上,前期深受托尔斯泰影响,崇尚一种抽象的全人类“爱”和个人奋斗的“英雄”精神。后期,随着对社会矛盾认识的深入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人道主义表现出新的特点。在艺术上,他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优良传统,并将现代艺术手段融入其中,注重心理过程的描写和分析,开创了“长河小说”和“音乐小说”的风格,使现实主义在20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光。罗曼·罗兰在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之前的作品主要有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革命剧集,包括《狼》(1898)、《丹东》(1900)、《七月十四日》(1902)等8部剧。英雄三传: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1906)和托尔斯泰(1911);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杰作。中篇小说《Gora Breugnon》(1919),以及一系列反映其反对战争和一切暴力的小说。怕集体主义制度阻碍个人的“精神独立”等思想。后期作品有小说《母亲与儿子》(快乐灵魂旧译):阿内蒂与西尔维奥(1922)和《夏天》(1924)。《母亲与儿子》(1927)、《先知》(1933)以及一系列散文、回忆录和论文。特别是在1931发表了《告别过去》一文,批判了自己过去所走的道路,从此积极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和平的活动,成为一名进步的反帝反法西斯文学战士。他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一部叙事长诗”,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最终的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的社会现实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破坏,全书犹如一部巨大的交响乐。每一卷都是不同思想、情感和节奏的乐章。从《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始,罗曼·罗兰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小说风格。这部杰作获得了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