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图从文化、历史、地理、气候、经济等角度介绍江南地区。

江南字面意思是江南。“江”在中文里有特殊的含义,就是长江。江南原本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地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历史学家冯贤亮说,“从地理上看,江南无疑是中国近代以来最繁荣的地区。但江南一词的定义和应用,从古至今从未统一过。”

行政区名称

1.道路名称。唐代贞观十道之一,江南之名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行政区划中。江南道辖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重庆的部分江南,贵州东北部。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分两路:东路统治苏州(今苏州市),现辖苏南和浙闽两省。西路辖洪州(今南昌市),辖湖南湘水、资水流域以东及主办城以西地区。沅水河流域以西,分贵州中路。

2.道路名称。宋至道十五路之一。辖江宁府(今南京)。辖江西全省,江苏长江以南,镇江、大茅山、长荡湖以西,安徽长江以南,湖北阳新、铜山两县。天玺四年(1020),分东西两路;东路辖江宁府,辖安徽以西长江以南、江苏镇江市、江西大茅山及长荡湖、鄱阳湖以东地区。西路辖洪州,辖江西鄱阳湖,鹰潭至厦门铁路线以西所有地方,湖北阳新、铜山县。

3.古代省名。清顺治二年(1645),改为明朝南直隶。辖江宁府(今南京)。康熙六年(1667),分江苏、安徽两省。但在分封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两省习惯上被称为江南省。需要指出的是,该省包括苏北和淮北的大片地区。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历史上的江南

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江南的说法。直到隋朝,中原仍是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常指湖南、江西。唐代江南路的设立,后来分为江南东路、江南西路和贵州中路,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后来江东成了江南的专名(即小江南或窄江南),江南路成了宽江南(即大江南)。

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域的演变是这样的:唐代以前,江南一词所指的地区包括江南及沿江广大地区,包括荆州(湖北东南部、湖南)和扬州(江西、安徽南部、福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唐太宗建立江南路,覆盖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以及贵州、福建。唐玄宗将江南路细分为江南西路(鄂东南、湘赣、皖南)和江南东路(福建、苏南、沪浙)。宋代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湖北东南部)、江南东路(江西东北部、安徽南部、南京)。江南行省在清初(1645-1667)建立,但包括了江北的大片地区。后来又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

狭义的江南和广义的江南

广义的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的整个江南地区,即不包括湖南南部、江西南部、贵州、福建的江南路。包括狭义的江南,江西北部,湖北长江以南,湖南北部。但是福建的一些地区有时被称为江南。广义的江南在古代被广泛使用,比如杜甫在长沙写的《遇李龟年下河》。广义的江南在现代也有使用,比如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就是指广义的江南;江南三大名楼(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王腾亭)泛指广义的江南。

江南,现在特指狭义的江南,指的是被文人美化的地区。即除福建省、浙江省南部外,江南东路以南京至苏州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南的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即苏南浙北、皖南、江西北部。

江南气象地理区划

国家一级气象地理区域划分说明:

江南地区: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福建北部(从南岭向东延伸)。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说明:

江南地区:南北基本浙赣、湘黔铁路线分为南、北,东西基本以江西省东北部与浙江的南北延长线、江西与湖南的边界线分为东、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