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鱼类的动物学历史

因为软骨鱼的骨骼是软骨,除了牙齿和脊椎,其他部位的化石极其稀少,牙齿大多以零散的状态保存,很难了解它们的排列组合。许多古生代的属和种只是用个别的牙齿或碎片来表示,并以形态来分类,所以一些主要类群的发展历史和亲缘关系还不清楚。

软骨鱼类的化石出现于泥盆纪晚期,繁盛于石炭纪,一直延续到现代。异棘鲨(spiny sharks)在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淡水沉积中普遍存在,有保存完好的个体。它代表一个从海水侵入淡水的分支。今天的红浣熊还可以游回西江到南宁。从古生代开始,淡水沉积物中就出现了软骨鱼类,而且案例很多,所以软骨鱼类起源于哪里还是个疑问。

软骨鱼类的进化也分为鳃类和全头类两个方向,长期以来是分开发展的。一般认为,半鳃类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原始裂鲨阶段主要在泥盆纪,一直持续到晚古生代。②竹荚鱼阶段始于早石炭世至三叠纪。(3)从侏罗纪到现在,后期鲨鱼及其亲缘在最近时期得到了发展。然而,这三个阶段与衔接没有直接关系。

软骨鱼类的第二条进化路线以头足类为代表。这可以追溯到从现代的银笛鲷到颧骨笛鲷再到中生代的多刺笛鲷。几乎都是底栖生物,齿板可以慢慢更换。它们基本上以带壳的食物为食,用齿盘磨碎。头足类在石炭纪达到顶峰,侵占了盾鱼原本占据的环境,取而代之。头足类动物有两种类型的牙齿:鲨鱼型和齿板型。在“鲨鱼”型中,有像鳃纲中那样分开的连续的牙齿;但在“齿板”型中,组合齿越多,更换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