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困生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

李波(广西崇左532405龙州县夏冬镇中学)的大部分初中生不重视学习历史,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学习历史没有用。在我国西部山区的农村初中,每届都有相当多的历史学困生,对他们进行转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历史学困生的成绩暂时落后,但不代表这些学生没有学好历史的希望。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困生的转化,更加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采取措施引导他们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那么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困生摆脱“困境”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 .激发学困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应该对历史充满兴趣,但历史人物、事件、概念、时间实在太多,有些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历史学习成了苦差事,学生讨厌学习,老师难教。历史学困生就是这样诞生的。因此,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穿插更多的历史趣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明白历史不仅有趣有用,而且枯燥抽象,消除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担忧和恐惧。大多数学困生往往具有学习目的不明确、意志力薄弱、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易分散注意力、易改变兴趣等特点。历史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语言的生动性、事例的形象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来活跃课堂,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从浩如烟海的史实中汲取知识和营养,徜徉于历史的殿堂,感受时代的脉搏。二、对学困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该心胸宽广,包容所有不同个性、脾气和兴趣的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好老师,也是学生的好朋友。老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学困生往往因为成绩不好而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不利于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为了转化学困生,历史教师必须放下教师的尊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尽量让学困生觉得你不是偏见,不是歧视,而是关心他们。在正常的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对待他们,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自信并勇敢克服学习困难。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往往会主动接受你的知识。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加深了,老师的威信建立了。相信他们的老师,听他们的话,学困生历史学习成绩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活动的主战场,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课堂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学困生较多的班级,分层教学是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降低要求,让学困生明白,觉得自己能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尝试为学困生精心设计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优先向学困生提问,让他们有话可说,得到表扬。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只安排学困生完成基础题,鼓励他们尝试做选择题。批改时,学困生作业有错,不要先打分,等找到错的原因重新做对了再给满分。这样可以让学困生觉得别人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然,课后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辅导也是必要的。只有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转化学困生,才能大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第四,引导学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一步,课前认真准备,写提纲,把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把想问的问题写下来。第四步,看课外书或者做课外练习。这样既能扩大知识面,又能巩固所学知识。另外,要学好历史,就要准确地记住很多基础知识。对于学困生来说,历史知识庞杂,无从下手。其实记忆历史知识有很多窍门,比如前缀法、谐音法、怪联想记忆法、歌谣法、排比法等等。用这些方法去记忆,可以记忆准确,记忆牢固。也有助于历史老师把这些方法教给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总之,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优化教学,关注学困生的成长,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引导他们走出历史学习的困境,初中历史教学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