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遗址的历史演变

石头城,全长约3000米,建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城原址建城,名石头。守长江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石城猛虎之称。

在南京清凉山脚下,从虎踞龙蟠里的石门到草门,可以看到蜿蜒的城墙和高耸的石崖。这是建在山上的石头城。同治的《上江县志》。《山考》载:“自江北以来,山中无石,故山中有石,故名。”《建康志》也说:“山上有城,又名石城山。”这里说的“城”,也就是石头城。

石头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周宪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灭越国(吴都,今苏州),楚威王设金陵城,在梁青山上建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国灭亡,秦朝改金陵为秣陵郡。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夕到,与孙权商议破曹之计。相传诸葛亮途经秣陵县时骑马到石头山观察山川情况。他看到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像黑龙一样蜿蜒在东南,而以石山为终点的西山像老虎一样屹立在大江两岸,于是称赞“钟山长而平,石在虎边,真是帝王的居所”,并向孙权建议迁都秣陵。孙权赤壁之战后,迁至秣陵(今南京),改称秣陵建业。第二年,一个著名的石头城建立在梁青山的原始地基上。当时,长江从梁青流出,所以石头镇的军事地位非常突出,孙吴一直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在随后的数百年间,这里成为了战争防御的军事中心。在内战中,胜败往往是由夺取石头城决定的。石头镇以山西西坡清凉的天然悬崖为依托,四面环山,周长“七里百步”,相当于今天的六里左右。大江北缘,南至秦淮河入海口,南开二门,东一门。南门之西为西门,城内依山傍水,中间隔着淮河。现在危险很大。城内有石仓、石仓存放军用粮食和武器。城墙高处建有警报烽火台,可以随时发出信号预测敌人入侵。到了南朝,石头城作为保卫首都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古代长江绕凉山麓东流,巨浪不时拍打着山壁,将山崖冲刷成绝壁。隋文帝灭陈,灭建康城后,江州设在石头镇,唐初扬州设在石头镇。石头城是隋朝和初唐时期南京的中心。

唐朝以后,河水日益西移。自唐朝武德八年(625年)起,石头城开始废弃。所以中唐诗人刘禹锡写了一首诗《石头城》:“故国四面环山,潮打空城,寂寥。在淮水东边的旧月,我也是夜里过来女墙的。”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经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五代(924)。第一座寺庙兴教寺建在石头镇,后来成为寺庙和书院集中的景区。时至今日,它仍以“石城四面虎”的雄姿闻名中外。

据地质考证,这里的岩层是距今约6543.8亿年至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浦口组。在清凉门和草场门之间的墙下,有一面突出的椭圆形石墙,长约6米,宽约3米。因为长年风化,碎石剥落,坑坑洼洼,斑斑驳驳,中间还有紫黑色的岩石和参差不齐的岩石。南京有很多关于鬼脸城的传说。据传说,这块石头原来像刀子一样光滑。现在鬼脸城的西边有一个清澈的池塘,从水面的一侧可以看到鬼脸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称“镜中鬼脸”。

这个神奇的传说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石头城遗址已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踏青探幽、寻思古情的好去处。

南京石城基因由天然岩石凿成。中段有几块因古长江水而凹凸不平的摇曳红石砾,像一张动物脸,故俗称鬼脸城。石头城周长约3000米,南有两个城门,东有1个城门。因为西北靠近长江,所以没有大门。当时石头镇是孙吴水师的大本营,江波经常有上千艘船只。城市里有一个石头仓库,用来储存食物、武器和其他物资。孙武的烽火台也建在城西的最高处。据说一旦发现敌情,会在烽火台燃起篝火,半天之内传遍长江。石头镇地势险峻,自古就有“石头镇四面虎”之称。后来由于长江逐渐西移,石头镇的军事价值减弱。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洪武二年修建城墙,这里的石头城成为南京城墙的一部分。今天,石头城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历史遗迹,也是南京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南京石头镇西部,风景幽静秀丽,素有“都市山林”之称。梁青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包括麻婆、南塘古井、梁青庙、崇正书院和扫叶楼。石头城位于梁青山区,南北总长约3000米。城基遗址呈赭红色,里面有大量河石,一般高出地表0.3-0.7米,最高点为17米,由天然岩石雕刻而成。东晋艺兮年间(405-418)增砖,明洪武年间(1369)将石头城重建为应天府城(今南靖)的一部分。交通:乘坐4路、6路、21、23路、60路、75路、91路、302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