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的历史论文

启蒙运动是一个用来描述18世纪一场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的术语。这场运动的特点是坚信人类的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启蒙”是法语lumieres的英译,意思是“光”。“lumieres”经常出现在18世纪的讨论中。它既指一种思想,也指阐述这种思想的人。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光明。这是17世纪知识分子从古代哲学中借用的符号。指的是智慧。

启蒙运动的内涵非常丰富。因此,自18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启蒙运动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今,学者们首先强调启蒙运动的国际规模。此外,关于启蒙运动的各种定义都崇尚理性,同时,启蒙运动也常被称为“理性时代”。这种说法会引起两种误解。首先,它似乎暗示启蒙运动的倡导者是富有想象力的思想家,他们热衷于乌托邦思想,不屑于脚踏实地的计划。第二,这种说法暗示着理性活动被尊重到了极致,其他一切都是服从的。其实这两种猜想都是错误的。启蒙运动不仅批判了抽象推理和乌托邦方案,还为重新发现人性中隐藏的方面——欲望和情感——奠定了基础。比如17世纪,人们把理性定义为人类的基本特征,从而断言人类理性的优越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笛卡尔的著名论断“我思故我在”。但这一论断很快被反驳,感觉和情感获得了理性,成为人类一切认知和活动的基础。从洛克开始,经过休谟和卢梭,最后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然而,启蒙运动并没有关注抽象理性,而是致力于批判性分析。它借助观察和图像,不断质疑传统基于经验数据确定的事实。这种方法叫做临界法。

至于启蒙运动,一般认为始于17年底,通常以1688为标志,因为这一年有两个标志性事件:英国的光荣革命和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这两个事件对以后的思想发展有重要影响。启蒙运动的高潮是以法国启蒙运动的伟人的活动为标志的,主要是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休谟、莱辛等。时间大概是1730 ~ 1780,后期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的最后30年,通常以法国大革命结束。在对待人类的思维上,启蒙运动仍然有一个普遍的精神内涵,即人通过自省、自由发挥能力、积极承担责任,可以在世界上生活得更好,取得真正的进步,但人类的进步永远不会自动发生,也不会想当然。只有在改善周围世界的意愿的驱使下,才能通过努力获得自由。正如康德在他的论文《什么是启蒙》中宣称的那样:“启蒙意味着人类摆脱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的状态意味着没有他人的指导,他们无力运用自己的理性。当原因不是缺乏理性,而是缺乏在没有他人指导的情况下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的状态就是强加给自己的。”这是康德启蒙运动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