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收藏铜圈

铜(硬币)

清末民初以来中国铸造的各类新铜钱的总称。俗称铜板。它是中国现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铜币诞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铜钱不同于历代的方孔铜钱。中间没有洞,仿照香港铜币。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技术从传统的手工铸造进入了先进机械化生产的新阶段。

铜币的起源

甲午战争后,各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划分“势力范围”、攫取“租借地”的疯狂浪潮。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全面深化,中国对外贸易再次超越,大量白银外流,战争赔款沉重,清政府财政恐慌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出于掠夺目的对中国进行投资,客观上使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于是,社会对金钱的需求与日俱增。铜币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江西道御史陈号召“抄大小铜钱,以补钱荒”。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900年),广东首次成功铸造铜钱。每枚铜币重2元,含铜95%,铅白4%,锡1%。正面铸有“光绪元宝”四个大字和“光宝”两个大字,周围为“百变一圈”字样。背面中央刻有龙纹,四周为英文“广东逸仙”字样。这是最早的铜币。

1904,铜钱的外观略有变化:原来的“每百一圆”改为“每币十圆”;背面的英文单词“a仙女”也被改成了“十个单词”。新铜币精美华丽。因此,各省纷纷效仿。但各省铸造的光绪元宝铜钱,图上都有省名,文字和图案也有变化。此时“铜钱已铸十省,局之多,达二十局。”

1905年,清政府为了统一铜钱,解决流弊,开始铸造“清铜钱”。有四种:当二十乘四钱,当十乘二钱,当五乘一钱,当二乘四分,颜色定为紫铜95,配白铅5。由于过度铸造之风,铜币日益贬值。

根据梁启超的记载,光绪三十年各年铜钱铸造量为1741167千枚,光绪31年为469692万枚,光绪32年为1709384千枚,光绪33年和光绪34年为285120万枚。

1910(宣彤二年)4月16日,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解决铜钱中存在的问题,颁布了货币制度规则。在确定银本位的同时,规定铜钱分四种,半分、五分、一分。这个计划没有实施,和清朝一起灭亡了。

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相互混战,后又办厂制造铜钱以筹集军费。他们互相竞争乱造,毫无章法。结果铜币质量不好,价格暴跌。北洋政府时期,钱法更是雪上加霜。各省没有停止制造业,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建立新工厂。制造的铜币质量低劣,面值增加以获取巨额利润。北伐后,铜币逐渐被镍币取代,逐渐退出流通。

中国* * *领导了苏区的发展,先后制造发行了多种铜币,现在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革命文物。

中国铜币的发行和流通,前后不过半个世纪。在中国货币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但中国铜币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是中国近代货币史和命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它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钱币专家、学者、收藏家和爱好者进行总结和评论。

铜币的分类

①光绪元宝年间

主要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这一时期,到处都在造光绪元宝这几个字。一般工厂的造币在正面左右分“户部”二字,在正面上缘或左右分省地名,以示区别。这一时期,各厂、局尽力自行设计,出现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的龙纹、花式,是铜钱品种最多、图案最丰富、布局最复杂的时期。

(2)清代铜币时期

主要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宣彤三年(1911)。这一时期各地制造的铜钱大多有清铜钱字样。一般工厂造币,正面左右分“户部”和“干支年表”,后期去掉“户部”,只用干支年表。所有的硬币都在正面的中央,反面是一个省的名字(少数正面是),以示区别。清代铜钱多由户部统一制作,故背面统一为龙纹,又称“清龙”。清铜币上也有背水龙、坐龙等图案,但为数不多,有些还属于面背错版。这期间因为清廷整顿钱法,裁并造币厂,铜钱的花纹不如以前了。

③民国初年的铜币

主要指民国元年(1912)到民国七年(1918)。其种类包括“开国纪念币”、“民国纪念币”和有省名的民国铜币。这一时期,清末新铜钱与旧铜钱混杂,进一步加剧了铜钱的混乱。

④民国中期的铜币

主要指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这一时期,国内铜币的混乱局面达到顶峰。区域分割使得铜土地流转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仅清代、民国时期的各种铜币在市场上流通,一些地区也有大面额铜币在流通,比如四川、湖北、河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有50到200不等的大面额铜币在流通。* * *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发行自己的铜币,日伪政权也在自己控制的地区发行铜币。所以这个时期的铜钱五花八门,极其混乱。

⑤民国后期的铜币

主要是指二十五年(1936)到三十八年(1949)。民国中期后期,各地军阀逐渐衰落,国民党政府开始了统一币制控制财政的进程。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主要发行纸币,铜币逐渐被镍币取代。发行的铜币主要有党徽布图分。解放前夕,贵州、绥远也曾发行过地方铜币,但只是昙花一现。

至此,铜币完成了它的短暂历程,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铜币收藏的鉴定

虽然近代铜币的发行和流通只有短短的30多年,但其数量、品种、版本之多,确实令人惊叹。据估计,从1900年到1917年,中国各省共铸造了320亿枚铜钱。清末铜钱背面的盘龙图案有400多种。如今,铜币已经成为钱币收藏的重要门类。然而,如何从数量如此庞大、品种如此繁多的铜币中挑选出一个更有收藏价值的品种,着实让大多数初接触铜币收藏的钱币收藏者感到为难。简单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挑选方法,希望对初次收藏铜币的春季朋友有所帮助。

①看铸币。

当然,铸铜的材料是铜。在各种铜中,紫铜最常见,黄铜很少见。一些省份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大量铸造铜成色较低的铜币,如“清铜币”中心20文、奉天光绪铜币等铜币,但红铜币很少。此外,民间私铸的铜钱多为黄铜。铸造整齐精美、色泽洁白如银的白铜钱和铅铜钱多为样币,少见。目前市场上的假白铜币很多,一般是在普通铜币表面镀镍伪造而成,但不是很光滑,有很多砂眼和气泡,边缘无齿,器身较薄,没有样品特征,鉴别起来并不困难。

②看面值。

铜钱的面额有很多种,其中十枚最常见,而一枚、两枚、五枚、二十枚、五十枚、一百枚、二百枚、五百枚都值得关注。“光绪元宝”是四川的三十文铜币。由于其面值不符合民俗,世界仅存十几件实属罕见。二十枚“清铜币”宣彤,五枚广东“光绪元宝”,二十枚江南陈佳“光绪元宝”,五百枚河南“民国双旗”,都是稀世珍宝。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民国时期四川铸造的“四川铜币”就是常见品种。

③看造币过程。

铜钱一般是机器铸造的,所以称为“机制铜钱”。但有些地方因为买不起机器,就干脆用民间的方法铸币或私铸,结果造成铜钱不是机制。比如传统翻沙法铸造的“沙铜币”,手工铸造的半机械币,手工制作的铜币。这些非机铸铜钱多为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较少,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币一般中间没有孔,所以中间有孔的铜币特别值得注意,尤其是方孔的。其中以十枚铜钱的“光绪元宝”安徽方孔最为罕见,估计存世件数不会超过10件,被誉为“一级珍宝”。

(4)看版本是否有误。

铜币常见的印刷形式有:1。英语错误,主要包括拼错字母和拼错单词。例如,“A”写为“A”,单词“PROVINCE”拼错为“PROVINEC”。2.满语错误。比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币,上边是“四川官局造”,但中心是“富宝”(福建钱币局)。3.正反面图案不匹配。如背面错配清龙图的“光绪元宝”,背面错配广东龙飞图的“光绪元宝”,背面错配“光绪年”字样的“大清铜币”。4.阴纹。铜币表面的文字大部分是浮雕的,少数有单面负纹,这是制造过程中的误差。5.折背面,折铜钱。铜钱错版值得关注。

⑤看是否有齿边。

一般情况下,铜钱的侧面是光滑的,没有任何纹饰,大部分有齿边的铜钱属于样币性质,具有收藏价值。但民国十五年江苏石闻、四川嘉禾铜币也有常见的齿边常见品,这是个例外。

⑥看外观

外观被称为“一个集合的生命”。产品的好坏不仅影响收藏的差价,还关系到收藏是否容易变现。相对于铜钱的收藏,铜钱的产品意义尤为重大。机制铜币对表面光洁度甚至边丝质量都有严格要求,任何瑕疵都会影响收藏价格。花纹文字清晰,无磨损,表面光滑光亮,边缘无明显撞击痕迹,基本可以视为质量较好。品相好的铜币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铜币有投资价值吗?

所谓铜币,和普通的方孔铜币不一样,中间没有孔。中国铜币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铸造流通了50多年。大约有65,438+0,000种铜钱。因为离现在时间很短,所以数量很大,估计至少有100亿件。所以铜币在国内市场的价格长期偏低。

价格低,新手容易参与。目前国内收藏铜币的人不多,进行系统研究的人就更少了。一些稀有版本的铜币鲜为人知。如果你仔细筛选它们,你会发现数量巨大的稀有品种。如果现在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应该说是不错的投资。此外,由于价格低廉,普通铜币的仿冒品很少,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

铜币的历史并不长。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西道御史陈号召“抄大小铜钱,以补钱荒”。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第一次仿制港币制作铜钱。这枚铜币每枚重2元,成色含铜95,铅4,锡1。正面有“光绪元宝”“广宝”两个汉字,周围有“每百为一圈”字样。背面中央雕有龙纹,四周为英文“广东逸仙”。这枚铜币的样品极为罕见,目前价格高达25000/枚。除了这枚铜币背面英文字母印刷错误,价格为10元,而普通的“广宝”铜币只值0.5-1元/枚。

起初,清代铜钱的写法是“光绪元宝”,但各省的钱币没有统一的标准,颜色风格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根据各种铜合金的成分,铸铜元件的材料可以分为很多种。铜黄铜比较多,铜是最多的。清代铜币有各种面额,最常见的有十元、五元、二十元、五十元、百元。

“大庆铜币”中央的粤淮二十字,小写的“开国纪念币”二十字,吉林中华十字,都是非常难得的珍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还有一些面值为半便士、一便士、两便士的小铜币,流通时间不长,数量也不多,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还有一些特殊面额的铜币,比较罕见,值得收藏。

光绪三十年(1904),“广宝”铜钱正面原有“每百一圆”字样改为“每币十圆”。背面的英文单词“a仙女”也被改成了“十个单词”。经过重铸,铜钱精致美观,在当时广为流传,现存的钱币还不少。在钱币交易市场只卖出0.5-1元,背面英文字母错印为“十元现金”,价值10元/枚。

1904年铸造的“光绪元宝”四川当三文铜钱,是四川铜钱厂成立时的试验样品。没有流通使用过,有铜和黄铜两种,成为非常有名的铜币珍品。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铸造“清铜钱”。这种硬币有四种:1、20斤、4斤(其中,背面有珠子的目前市场价为60元/枚,“20”后的点约为25元/枚,中间的星点约为10元/枚,普通价值仅为0.5-1元/枚)。2、当十重二钱(中央星点约15元/枚,普通值仅1-7元/枚)。3、当五重一钱(50元/件左右)。4、双四点的时候(60元/张左右)。这种铜币的成色是铜95,白铅5。当时大量铸造,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使用。目前在钱币交易市场上,批量销售“大清铜币”也很常见。

民国成立后,铜币继续被广泛使用。1914年,铜钱正式更名为“铜钱”。民国和清朝发行的铜钱最大的不同是,龙纹被稻穗组成的金穗纹取代。各省铸造的铜币多为两叉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在目前的钱币交易市场上,一些普通的“开国纪念币”也不过几分钱或几元钱,有的量少的可以值几十元或几百元。其中,“孙中山像建国纪念币”、“徐世昌十品铜币”等稀有钱币的市场价格都在2000-3500元之间。河南曾经铸造过民国20年500字的大铜币,也是非常罕见的。

硬币正面图案中央为两面交叉的国旗,上方为“中华民国”字样,下方为价值:500CASH;背面图案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中间竖写“五百字”。此币面值最大,存世量极少,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这种货币的市场价接近5000元人民币。20世纪30年代以后,铜币逐渐被纸角票和镍币取代。

当时的铜钱是用钢模铸造的,模具是手工雕刻的。一般一对钢模最多只能铸造2万枚左右的铜钱,而每一个精雕钢模的模具必然会有很多小的差异,这就为我们今天收藏和研究铜钱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目前,钱币交易市场上一枚普通的“广宝”铜币通常只值0.5-1元,但如果能收集到30枚同品种但不同版本的普通铜币,这些铜币加起来的价值可高达1000多元。

当然不会很容易,但是只要你密切关注,花很少的钱,就有可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目前大多数铜币的价格都不高,铜币潜在的投资价值也没有被大多数人发现。如果能意外收获一些稀有铜币就更好了。

目前,虽然在钱币交易市场上,大部分普通铜币都没有仿冒品,但在一些价值几百元以上的铜币中,只出现了极少数的仿冒品,如真币被刻、新币被仿等。投资者要小心了。

铜币的鉴别方法

基本评价原则

鉴别古钱币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是:首先要掌握各个时代的特征和钱币的个体特征。古钱体现了铸币时的时代特征,每个人类古钱都有自己的特点。掌握了这些特征,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时代的,什么种类的钱币,根据这些特征来区分真钱和假钱。古钱币的特征包括钱文和形状。钱文是铸在古代碑刻上的字体,形是指古代钱币的造型结构、制陶技术和货币构成。了解每个时代、每种货币的这些特征,是鉴别每个时代、每种古代货币真伪和价值的基本方法。如果发现一种货币与它的时代特征和个体特征相差甚远,就要特别注意它的真伪,然后用其他方法鉴别,确定它的真伪。第二。用科学方法鉴别假币的假锈假色。在古钱币的鉴定中;鉴别铜锈和铜色的真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因为仅从文字的形状很难绝对判断真假,而鉴别锈色的方法简单、正确、可靠。第三,熟悉假币的基本特征。识别假币,不仅要了解每个时代真币的基本特征和个体特征,还要了解假币的基本特征。变造的假币票面凹凸不平,拼装的假币正反面颜色不同。比如凿刻的字周围总有痕迹,翻沙法制作的钱币光泽度差。而且比真钱略小略薄。了解假币的基本细节和:伪造方法,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假币的伪造。第四,掌握古钱鉴定相关知识。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广博的历史知识,铸造古币的常识和“植谱卧位知识,古文字学和历代法规。”鉴别古钱很有必要。

假币的伪锈鉴别

铜锈有七种伪造方法:一是用颜料和颜料混合:然后涂在假币上,七年半后会干硬,几乎和真锈一样;二是用松香或胶水与颜料混合,涂在假币上,硬化后看起来会像真锈,但牢度和颜色稍差。第三,普通铜币的真锈粘在伪造的铜币上。铁锈是真的,也是假的。第一个团队把假币放在土壤或者潮湿的环境中,两三年后,假币会产生真锈。第五,将假币浸泡在醋酸中,加入硫酸铜,假币会长出明亮的结晶绿锈。第六,假币如果浸泡在硫酸溶液中,会在短时间内生锈。第七,如果将细铜屑与硝酸混合,涂在假币上,可以长出相对牢固的铜锈。鉴别这些伪锈的方法有:一、红锈、汞锈不能通过药物浸泡、土埋等方法获得;比如油漆、涂料、胶水等。被长时间混合和涂覆。假锈会脱落。第二,假币浸泡在硫酸或醋酸中,地里长出来的钒锈一般在表面,不会深入到铜中。“而且,长出来的青锈又厚又脆,很容易脱落。不能出现硬绿色。用手指压一压,真锈和假锈很容易区分。假币的铁锈比较脆,容易脱落,真币生锈的手很难被抽掉。第三,用胶水混合颜料做成的假锈,只要用开水烫一下,或者用碱水洗一下,就会完全脱落。四、松香掺颜料制成的假锈,表面上很难与真锈区分,但如果用手搓或热水浸泡后锈上有松香味,则为假锈。第五,用油漆和颜料做成的假锈,一年半以后就硬了,类似真钱长出来的硬绿锈,但这种假锈的颜色没有自然长出来的锈自然,时间长了容易剥落。总之,真锈是经年累月自然生长的。锈深于骨,坚硬干燥,经久不衰,人的手指很难刮伤。”假锈粗糙、稀疏、松散、易碎。很容易划伤或者脱落。虽然有些看起来很硬,但是用开水或者碱水冲洗后都会脱落。明清以来的铜钱因为年代近,往往不生锈,只能根据形制和文字来区分。

假币的假色识别

辨色也是辨别假币的一种方法。有些古钱币没有锈迹,时间久了。表面生成坚硬的深褐色或古铜色,称为“传世之作”。当然,假币不是从古代传下来的。伪造者将假币用火焚烧或用盐酸、醋酸浸泡,然后取出用皮带包好,不断摩擦,使之传世。但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很难刮掉。钱币传世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层越坚越薄,煮刮很难去除。传世假货轻浮,颜色不牢,有的用假钱在烟灰上熏黑,然后打蜡。这种传世的赝品,基本上用开水一冲就能去除。铜市本身的颜色也值得注意。明代中叶以前,一般用青铜铸钱,市场颜色有蓝绿色,也有微红的,称为水红铜。明末以后的钱都是用黄铜铸造的,铜色浅黄有光泽。清代新疆、福建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咸丰钱是用紫铜铸造的,铜色为紫色。如果发现宋代以前的带淡黄色辉光的黄铜钱币,很可能是假币,当然在宋代以前,有时个别钱币因为冶炼铸造技术差,会混入其他金属,有的钱币也是黄铜色,如五代南唐的“唐宝”、“唐”和“开元”等,但成分与铜锌合金不同。清代年钱样式统一,假币很少,都是黄铜造的,但也有一些特殊的钱币比较珍贵。如果发现清代的年钱是青铜铸的,呈深褐色和青绿色,也可以认为是假币。

通过语音识别识别假币

辨别声音也是鉴别假币的方法之一。真正的古钱币已经代代相传很久了。熔炼和铸造时的内热已经消失,敲击时也没有出现拐点。新铸的钱虽然假用了古年号,但敲的时候肯定有变调。1.非手工制作的通过嵌、印、拼等方法制作的假币。因为假币不是一整块金属拼凑而成,有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金属拼凑而成,硬币有破损,所以只要轻轻掉在桌子上或用金属敲击,就会发出破壳的声音。

如何挑选现代铜币

虽然近代铜币的发行和流通只有短短的30多年,但其数量、品种、版本之多,确实令人惊叹。简单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挑选方法,希望对初次收藏铜币的春季朋友有所帮助。

看铸造的硬币。当然,铸铜的材料是铜。在各种铜中,紫铜最常见,黄铜很少见。一些省份为了降低成本,获取更多利润,大量铸造铜成色较低的铜币,如“大庆铜币”中央的“宁”字、奉天光绪铜币等铜币,但红铜币很少。目前市场上的假白铜币很多,一般是在普通铜币表面镀镍伪造而成,但不是很光滑,有很多砂眼和气泡,边缘无齿,器身较薄,没有样品特征,鉴别起来并不困难。

看面值。铜钱的面额有很多种,其中十枚最为常见,而一枚、两枚、五枚、二十枚、五十枚则值得关注。“光绪元宝”是四川的三十文铜币。因其面值不符合民俗,用铸造丢弃,存世仅十几件,十分罕见。二十枚“清铜币”宣彤,五枚广东“光绪元宝”,二十枚江南陈佳“光绪元宝”,五百枚河南“民国双旗”,都是稀世珍宝。但是,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民国时期四川铸造的“四川铜币”就是常见品种。

看造币过程。铜钱一般是机器铸造的,所以称为“机制铜钱”。但有些地方因为买不起机器,就干脆用民间的方法铸币或私铸,结果造成铜钱不是机制。如传统翻沙法铸造的“沙铜币”,手工铸造的半机械币,手工制作的铜币等。这些非机铸铜钱多为过渡时期的产物,铸造数量较少,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另外,铜币一般中间没有孔,所以中间有孔的铜币特别值得注意,尤其是方孔的。

看看是不是错了。铜币常见的印刷形式有:1。英语错误,主要包括拼错字母和拼错单词。例如,单词“PROVINCE”被拼错为“PROVINEC”。2.满语错误。比如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币,上边是“四川官局造”,但中心是“富宝”(福建钱币局)。3.正反面图案不匹配。如背面错配清龙图的“光绪元宝”,背面错配广东龙飞图的“光绪元宝”,背面错配“光绪年”字样的“大清铜币”。4.阴纹。铜币表面的文字大部分是浮雕的,少数有单面负纹,这是制造过程中的误差。5.折背面,折铜钱。

看有没有牙边。一般情况下,铜钱的侧面是光滑的,没有任何纹饰,绝大多数有齿边的铜钱属于样币性质,具有收藏价值。但民国十五年江苏石闻、四川嘉禾铜币也有常见的齿边常见品,这是个例外。

看外表。外观被称为“一个集合的生命”。产品的好坏不仅影响到藏品的价格,还关系到藏品是否容易变现。铜钱文字清晰,无磨损,表面光滑,边缘无明显的撞击痕迹,基本上可以算是好品。

编辑如何保存本段出土的铜钱

铜钱诞生于晚清政治腐败、经济枯竭的历史阶段。从光绪二十六年(1900)开始,他们走过了清末民国短短的三十余年。但其版本众多,种类繁多,存在感大,且常与模具不匹配,误贴局名,产生“奇品”“趣品”,丰富了收藏研究的趣味性。

铜钱多以紫铜制成,尺寸规范,制作精美,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目前研究铜钱的人不多,一些稀有版铜钱也鲜为人知。如果你仔细鉴别,你会发现许多稀有品种。此外,由于价格低廉,普通铜币的假货很少,也降低了买到假货的风险。我在收藏铜币时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意产品的外观。外观是藏品的生命,铜钱也是。由于铜币是机器压制的,图案精细细腻,但线条较浅,容易磨损,特别是凸出部分容易磨损,很难找到完美。所以铜钱的好坏首先看文字图案是否清晰,表面是否光滑平整,边缘有无明显磨损。其次,铜钱是最忌讳生锈的,因为铜钱的历史并不是很长,这和古代铜钱有包浆是不一样的。铜币上的铁锈会覆盖铜币的细微部分,大大降低收藏价值,影响升值。品相好的铜币值得收藏,即使是普通品种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二是看面值。清代铜钱的面额很多,其中十元最为常见,其他面额的一元、二元、五元、二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五百元都值得收藏。宣彤时期,铸造了二十枚“清铜钱”,三十枚“光绪元宝”,二十枚“开国纪念币”更是稀世珍宝。河南省造民国双旗500文铜币也是相当罕见的,面值最大。然而,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民国时期四川军政府铸造的“四川铜钱”就是常见品种。

第三是要注意版本。铜币有很多版本。清末和整个民国时期,除了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铜钱外,日伪也发行了一些铜钱。在中国* * *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流通的是根据地自己铸造的铜钱。每一类又可以细分出很多版本,有些版本非常罕见,市场上很难见到。铜币中有很多错版,如英文倒装本、满文错别字、正反面错配、阴阳币等。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还是可以遇到的,所以收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也许一枚看似普通的铜币,却是难得的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