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中学历史教学的高效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直观地展示历史事实,努力变过去的单一教学为多元论证,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比如,在学习“开辟新航线的过程”时,可以引导学生边听边讨论,边列举总结,在地球仪上手绘线条,或者像航海家一样讲故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自然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语言上要多一些激励,少一些责备,讲课时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肃,让学生心理放松,保持学习热情。

另外,现代中学生接受的信息多,视野开阔,求知欲强,知识面广,往往不满足于老师照本宣科的讲课和复述历史课本。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宽和深化教材内容,使其知识具有连贯性、广泛性和交叉性,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传统结论,从而激发兴趣。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其文化价值普遍得到肯定。但联系商鞅变法,我们可以通过兵马俑反映强兵富国强兵、吞并六国的历史真相。与此同时,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守卫形象进一步扩大,这与秦朝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有关,从而表明秦始皇陵兵马俑也是秦朝至高无上的皇权,它在陵墓的仪器系统和人力物力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并与秦朝的苛政暴虐联系在一起,从而揭示了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发散到很多方面,变单调为丰富,兴致勃勃地学习历史,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尝试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历史前沿知识差异很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分青红皂白地统一要求,部分学生会对历史越来越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来照顾各类学生。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打好梯子”,降低难度,分解难度,照顾学困生。在引入新知识时,要尽可能多的接触旧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以旧引新,以旧带新。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复习旧知识,弥补学困生的知识缺口,而且有利于学习新知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也要有层次感。难的问题要让高水平的学生来回答,基础的问题要让学困生来回答,正确的答案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保持学习的兴趣。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当答案不正确时,老师可以启发和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各类学生的信息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每个人的关心,自觉参与课堂学习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上课时的面部表情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及时调整讲课的节奏和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上做习题时,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同时要多提问,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及时发现学困生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加以解决,防止他们在知识上落后,丧失学习信心。这样各类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老师的指导,讨论发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培养创新意识

总的来说,历史课本上提出的问题,答案都已经给出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从课本上没有提出的问题中寻找问题,鼓励和诱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把他们的心理触角引向未知的世界,使他们在生成中迸发智慧的火花。比如学习二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梯度提问,分层次进步。如果设计“日本为什么投降?打败日本的主力是谁?”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很容易,中国的军队,特别是中国* * *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打败日本人的主力。然后,进一步设计“如果盟军没有参战,日本人没有高估自己,我们的抗日战争还能坚持多久才能打赢偷袭珍珠港?”这种问题可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了讨论。最后的结论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迫使日本投降的主力是盟军联合部队;但是,中国人民是抗击中国大陆日军的主力军,中国人民八年艰苦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只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根据实际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能构建高效的历史教学课堂,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突破思维定势,形成发散思维,提高历史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