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战役的前因后果

1,时间:1934 165438+10月27日至65438+2月1。

2.所在地:广西全州县。

3.主要人物:中央红军和国民党军队。

4.流程:

1934 165438+10月27日至65438+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的兴安、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终于从全州、兴安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的包围。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军队官兵和中央政府人员从长征开始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

5.结果:

国民党撤退,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军委两个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引起了广大干部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到了极点,纷纷要求更换领导。

湘江的惨烈胜利,直接导致了遵义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是在红军四处碰壁,处于绝境时举行的。从此,中国革命的杰出人物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了新的一页。

扩展数据:

在这个命令中,军委要求红三军团把第四师和第五师的主力集中在湘江西岸和西区的黄贵公路上,只留一个营在头,这是合理的。

军委两个纵队已部分渡河,缺乏战斗力。如果光华店附近的桂军绕过第三军团的阵地,袭击军委纵队,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严重局面,红三军团必须把防线向西延伸。但也意味着战线的延长,界首渡口危在旦夕。

百度百科-湘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