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震史

1,安徽省地震地址结构简介

安徽省地处华北、扬子断块和秦岭大别山断褶区,这里的大地址结构比较复杂。著名的郯庐断裂斜穿全省,在断裂格局中起主导作用。全省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层状特征,新构造运动较为活跃,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断块运动、断裂活动及伴随的岩浆喷发、温泉出露和地震活动,这决定了安徽的地震活动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历史上,安徽省破坏性地震大多分布在不同差异运动的交汇带、断陷盆地边缘和活动断裂交汇处,都属于浅源地震。

2.安徽历史地震

历史上,安徽省破坏性地震大多分布在霍山、六安和淮河中下游地区。其中6.0级以上地震3次,最大的是9月28日凤台地震6.25级,0,9月24日霍山地震6.25级,1917,均造成一定程度的人畜伤亡和房屋损坏。与邻近省份相比,安徽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低于山东、江苏,高于湖北、江西、浙江,与河南省相近。

一次强震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往往在本省的地理范围内。历史上安徽的地震烈度都在6度以上(新中国地震烈度表划分为12度),苏仙、滁县烈度达到8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