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物修复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大规模进行的?

历代都有对古代文物和古文化的修复,只是重视程度不同。

秦朝时焚书坑儒,当然以破坏为主。

到了汉代,儒学复兴,儒家学术著作得到收集和修复。当然其他几百个学校也修过,比如《淮南子》。我们今天读到的百家争鸣的作品,大多得益于汉代。

隋唐时期,收集历代古董珍宝,大规模修缮秦汉时期的官道、长城、城市、寺庙。

两宋是古代最注重文物收藏和修复的朝代。朝廷有专门的部门收藏瓷器、字画、书籍等。,并按照皇家收藏的标准进行修缮保护,民间也开始收藏。我们今天能在故宫看到很多绝世珍宝,是因为宋代皇室的收藏。

元明时期,皇家收藏受到重视,民间收藏不断兴盛,如永乐大典的落成,天一阁为代表的图书馆。

清代满清皇室对历代文物,尤其是以《四库全书》为代表的康雍两朝文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都被文字狱毁掉了。此外,贪官小沈阳的收藏也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盗走了无数的文物。

民国时期,民国政府设立故宫博物院,处理文物的收藏和修复工作。即使在战时,它也不忘运送文物,但许多历史文物被分隔在北京和台北。

新中国是文物修复最大的阶段。当然,文革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大规模破坏古代文物和古建筑的阶段之一,尤其是复制四旧对民间收藏的灾难性破坏。改革开放后,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得到了自上而下的重视,但以古建筑为主的文物却在泛滥的城市规划中被拆除和破坏。

其实每个朝代都在翻新文物,这也让中国成为世界上非出土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此外,国玺(秦至唐)、长城(秦至今)、故宫(明至今)、大雁塔(唐至今)等文物也为历代所重视。

当然,文物在各个朝代、各个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北京城墙的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