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低碳经济

这里有一篇文章供你参考。全文如下: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经验

[摘要]化石能源消耗排放的大量CO2破坏了地球大气的碳平衡,造成

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在国际社会关注气候问题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作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技术的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给人类环境带来的巨大挑战,英国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社会),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虽然白皮书没有提出明确的“低碳经济”概念,但克里克的低碳发展模式制定了详细的长期目标和路线图,希望将英国转型为低碳经济,积极推动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此后,欧洲其他国家和日本也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理念。

随着低碳经济实践的进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不断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降低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集、封存和封存降低能源消耗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的增长速度。②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导致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的错位增长,通过能源替代控制经济的碳排放弹性,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③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旨在修复地球生态系统碳失衡的自助行为。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形成明确、稳定、长期的引导和鼓励,促进高效节能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整个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经济性,包括两层含义:①低碳经济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机制发展;②低碳经济的发展不应导致人们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的下降。二是技术:即通过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三、目标: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应该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使全球气温上升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1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法律规制

英国是低碳经济的倡导者,也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最积极的国家。2007年,英国推出全球首个气候变化法案,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成为全球首个拥有气候变化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限制“碳预算”的国家。2009年7月6日,英国政府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换计划。同一天,英国能源、商业和交通部门也发布了一系列配套计划,包括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产业战略和低碳交通战略。

近年来,日本不断出台重大政策,重点发展低碳经济。2004年,日本启动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其目标是为2050年实现低碳社会目标提出具体对策。2008年5月,一个由日本政府资助的研究小组发布了“低碳社会的十二项行动”。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一项名为“绿色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改革政策草案,旨在通过实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加强日本的低碳经济。

虽然美国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近年来美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如2005年通过的《能源政策法案》,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美国国务卿表示,美国政府致力于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经济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 .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

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方面,欧盟的目标是追求国际领先地位,开发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能源技术。英国和德国将发展低碳电站技术视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他们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煤炭将继续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发能够应用清洁煤炭技术的更高效的发电站。因此,英国和德国政府调整了产业结构,建设了示范低碳电站,并增加了对开发清洁煤技术和收集储存碳分子等研究项目的资助,以寻找大幅减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1]

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深水炸弹,日本每年都投入巨资开发低碳技术。根据日本内阁府2008年9月公布的数字,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预算中,仅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到近6543.8+0000亿日元,其中创新型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35亿日元。目前,日本有许多能源和环境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如综合利用太阳能和隔热材料,大大降低住宅建筑能耗的环保住宅技术,利用发电时产生的余热为供暖和热水系统提供热能的热电联产系统技术,以及废水处理技术和塑料回收利用技术。这些都是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优势。此外,日本持续投资化石能源减排技术和设备,如投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和设备,形成了国际领先的烟气脱硫环保产业。

美国关注在市场机制下有效利用能源进行温室气体减排的技术创新。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发展规划,成立了专门的国家低碳经济研究机构,为从事低碳经济的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R&D资金,在国家层面统一组织协调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美国是世界上对R&D低碳经济投资最多的国家。2009年2月,联邦政府向国会提交了2010年度预算(2009年6月10日实施)。根据这一预算,6543.8+05亿美元已被分配用于清洁燃煤技术的研究。[2]目前,美国正在加快下一代发电技术的研发和示范,计划在201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座零排放电厂。

3 .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碳的重要措施。

英国是岛国,气候多变,能源不足,非常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英国2009年公布的“碳预算”中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将占15%,其中3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20%,石油需求将减少7%。英国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首座海上风力发电站于2000年6月5438+2月开工建设。经过近10年的发展,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海上风力发电站数量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目前,英国陆地和海上风力发电站的电力足以供应654.38+0.5万户家庭。根据计划,从2009年到2012年,英国将投资90亿英镑发展海上风力发电,为280万户家庭供电。英国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确保英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在2004年通过了可再生能源法,以确保可再生能源的地位。确定了以下重点领域:①大力发展风能,推动现有风电设备升级。②将清洁电能利用率从2004年的12%提高到2020年的25%~30%,年火电供应利用率提高25%。③到2020年,太阳能、沼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在建筑采暖中的使用比例将从2004年的6%提高到2020年的14%。目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德国发展迅速,可再生能源在整个德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3.5%上升到2008年的8.7%。2008年可再生能源在发电行业的使用比例已经达到17%。

日本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2009年4月,日本政府推出“日本绿色新政”四大计划,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具体目标是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即从2005年的10.5%提高到2020年的20%。日本在可再生能源中注重地热能、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的发展,尤其注重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出加强太阳能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计划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量增加20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积极推动技术开发以降低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成本,同时进一步实施包括补贴在内的政府鼓励政策,以加强太阳能利用在世界前列的地位。

4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低碳经济的发展

(1)碳税。征收碳税被发达国家认为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政策工具。碳税是一种混合税,其税率由能源的含碳量和热值决定。不同的能源由于含碳量和热值不同,会有不同的税负,低碳能源的税负低于高碳能源。近年来,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挪威、瑞典等发达国家都对燃烧产生CO2的化石燃料征收国家碳税。例如,在英国,与政府签署了自愿气候变化协议的企业,如果达到协议规定的能效或减排,可以减免80%的碳税。

(2)财政补贴。政府对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生产者或经济行为给予补贴,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英国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补贴。例如,英国的电力供应商被迫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从2005-2006年的5.5%增加到2006年的65,438+05-2065,438+05.4%)。因此,英国政府向电力供应商提供了一些补贴。丹麦在能源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海上风电的优惠定价,以及对生物质发电的财政补贴。从2007年开始,加拿大向环保汽车的购买者提供1000 ~ 2000加元的用户补贴,鼓励国内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税收优惠。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发展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的普遍措施。美国政府规定可再生能源相关设备费用的20%~30%可以作为税收抵免,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和个人还可以享受10% ~ 40%不等的减税额度。欧盟、英国、丹麦等成员国规定对可再生能源不征收能源税,对个人投资的风电项目免征所得税。[3]

总之,发达国家通过采取上述政策和措施,已经逐步实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就。自2006年以来,几乎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挪威和瑞典)以及比利时、荷兰、瑞士和联合王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都呈下降趋势。瑞典和荷兰的碳排放量保持稳定,而瑞典和日本的碳排放量在难以控制的运输行业保持稳定。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挑战。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及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于1998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于2002年批准。2007年6月,中国发布实施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由国务院总理任组长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2006-2010)。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没有放松对2009年第六届气候变化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的关注。在新增的4万亿刺激经济投资计划中,国家安排了58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工程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项目。然而,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4]

第一,发展阶段的挑战。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人口基数巨大。减少贫困,发展经济,满足就业,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国家的现代化,仍然是中国面临的最大任务。研究表明,即使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中国也只能实现相对低碳的经济发展。如果GDP增长率按9%计算,即使我们的能源强度每年下降4%以上,到2010年,CO2排放总量比2005年增加2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第二,能源结构的挑战。煤炭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主要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之一,仅次于美国。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能源供应主要是煤炭,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的70%以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一的能源消费模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煤炭的碳强度远高于其他化石燃料,单位能源燃烧煤炭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产生更高的排放强度。

第三,技术层面的挑战。中国有限的R&D和创新能力以及较低的整体技术水平是中国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大挑战。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但执行情况并不乐观。目前,中国在低碳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比如电力行业,我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高参数超临界机组技术、煤电联产技术还不成熟;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5]

第四,强制减排的挑战。虽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10年里暂时没有强制减排任务,但最多也不会超过202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国际能源署曾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10左右超过美国。因此,国际上要求中国参与温室气体减排或排放限制承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1)确立率先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各级政府要把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将发展低碳经济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部署低碳经济发展思路,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政策、制度、资金和组织保障。我们应该大力开展低碳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引导低碳社会的生活方式,倡导公众循环消费和低碳消费,例如,倡导开环保车和在家节能,从而实现消费模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

(2)积极采取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措施。目前,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政策工具。例如,中国尚未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为能源公司设定强制性的绿色能源比例,也没有鼓励消费者使用低碳产品。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现有做法,加强政策支持,提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征收碳税和促进碳交易是有效的政策措施。中国应该考虑征收碳税,这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工业能源效率和竞争力。碳排放交易机制有利于实现地区和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提高减排效率。中国应建立碳交易市场,加强碳交易管理。一方面,要规范交易规则,发展碳交易中介机构,保证合理的交易价格;另一方面,要建立绿色能源交易机制,将碳交易与鼓励清洁能源发展的政策结合起来,调动全社会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

(3)加大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开发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居世界首位,中国丰富的风能、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资源也居世界首位。但目前,除了水电开发利用相对较好外,由于技术发展水平和使用成本等问题,可再生能源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不到2%,远低于国际8%的平均水平。因此,我们应该集中精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一种高效、持久的能源,不会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目前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1%,发达国家比例更大。日本的核能发电量已占总发电量的36%,韩国为38%,美国为29%,英国为28%,法国为77%。但我国仍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火电占总发电量的83%,水电占16%,核电仅占1.8%。与发达国家相比,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落后20多年。[6]为此,中国必须从发展火电转向发展核电,加快发展核能,大幅度提高核能消费比重,加快形成产业规模。

(4)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坚实的基础研究支撑。目前,中国低碳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国家级研究机构的长期投入,建设国家级低碳技术研究机构,整合国内现有技术资源,统筹基础和公共技术研发,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政府与企业、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的纽带作用;有必要加大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中国已探明的能源储量中,煤炭占90%以上。这种“富煤、贫油气”的能源资源特征,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格局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先进的煤炭洗选、加工转化和烟气净化技术,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英美等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低碳技术。中国应通过国际磋商和合作机制,促进这些发达国家向中国的技术转移,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引进、消化和二次创新。

(五)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的法律体系。发达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把立法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加快低碳经济立法,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抓紧制定低碳经济法和循环经济法,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措施和标准。涉及能源、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法律需要进一步修订,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炭法和电力法。通过立法,通过修改法律,通过采取行动实施这些法律,用法律手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6)大力植树,增加碳汇。碳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CO2,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在生物碳库中。据科学测定,一亩密林一般每天可吸收CO267公斤CO,释放49公斤氧气,可满足65人一天的需要。在《京都议定书》生效后的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森林吸收CO2的趋同性,并逐步将造林和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因此,我国应大力植树造林,重视林地的培育,特别是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在吸收碳排放污染物、改善生态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

参考资料:

任丽。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发展研究,2009(2)

[2]杨·。美国经济危机的复苏与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应用之间的关系。中国能源,2009(4)

[3]熊良琼,吴刚。世界典型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能源,2009(6)

[4]马建英中国“气候威胁论”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3)

[5]金,刘睿。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变。经济问题探究,2009(1)

[6]山宝。日本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及其启示。科学、经济与社会,2008(2)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和政治论坛,2009年第6期

作者简介:徐冬青,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