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把生活当作艺术

很荣幸受到光明论坛的邀请,给大家讲一讲我心目中的文化巨人苏轼。

苏轼生活在一个豪门辈出、文化最发达的时代。11世纪中叶,经过唐末长期战乱,宋朝致力于文化复兴。经过近100年的积累,逐渐涌现出一大批文化巨人。王国维先生在《宋代金石学》中有一段话。天水曾经有很多方面的人类情报活动和文化,比如之前的汉唐,之后的元明,都是抓不住的。。陈寅恪先生也说过,?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了几千年,在赵宋时期达到顶峰?。可见,这两位著名的国学大师都把宋代视为文化的巅峰。

关于苏轼的文化成就,我们知道的是,苏轼是宋代散文、诗歌、词的集大成者。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的代表。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另外,苏轼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是文人画的代表。此外,苏轼在思想、政治、哲学、社会伦理、博物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思想的宽容

思想的宽容与苏轼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历史上四川有很多著名的文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不仅读儒家的书,还读其他百家、小说、杂记。因此,出现在这里的司马相如、杨雄、李白与中原的文人迥然不同。?苏轼是一个很好奇的学者,博物学知识很渊博。他和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医学和药物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生前是敌对的,但死后,他们的药方被后人合编为苏神·梁芳。这说明文化的意义是可以超越政治派别的,他们对人类文化的贡献是被后人认可的,所以在传播的过程中,文化的力量超越了政治的力量。

苏轼韩愈被后人称为?韩朝苏海?韩愈是正统儒生。他曾经写过原道,把老庄和佛教都当成异端。他认为把其他一切思想都统一在儒家正统之下,必然会显示出他的狭隘。苏轼很不一样。他认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中,各派都有各自的精髓。他曾写过《龙井论辩颂》,是苏轼为和尚龙井的口才所作的悼词。口才大师属于佛教天台宗,苏轼喜欢天台宗和禅宗。当时两派存在矛盾,所以苏轼在写这篇悼词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孔子和老子不同,儒释道分宫,其间禅法互攻。我看到了大海,北面,南面和东面。河流虽然不同,但都是一样的。?他反对儒佛之争,也反对佛教内部宗派之间的攻击。苏轼认为,各派各有妙处,所倡导的是人类精神的普遍原理,就像每一条流向大海的河流,无论是浩瀚的河流,还是潺潺的溪流,都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苏轼和王安石是宋代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他们在政治上是敌对的,但更重要的是,苏轼并没有王力可王安石的文化观念。苏轼在给章雷的信中说。写作的衰落并没有今天这么糟糕。它的源头真的是来自王,王的文笔不一定不好,麻烦在于让人喜欢自己。?王是王安石,说王安石文章精妙,但最大的缺点是什么?这样人才能和自己在一起?让每个人都像他一样。苏轼指出?既然孔子不能使人相同?据说孔子手下的每个弟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苏轼还做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一片各种植物都能生长的沃土。相似的是它们扎根的土地,不同的是这些植物不一样。但能长出统一植物的土地只有一种,那就是盐碱地,那就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到处都是黄毛白芦苇,和王的一样。?这样文化变得单一,思想被禁锢。这种禁锢是很可悲的,所以王安石的艺术成就很高,但他的学生中真正的文化巨人并不多。现在对我们社会最大的启发就是思想的包容。马克思对普鲁士的书报审查制度感到愤怒。他说:你赞美大自然令人愉悦的多样性和无尽的财富。你不要求玫瑰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芬芳,但你为什么要求世界上最富有的东西的精神,它只能以一种形式存在?后来王安石政治上的失败,也是因为他太乐于助人,不听批评。他的新法成了贪官谋取私利的工具,继任者都是祸国殃民的乱臣。就这样吗?跟王一样?由此产生的文化和政治沙漠。另一方面,苏轼的思想包容性对我们很有启发。

人性的尊严

苏轼爱玩,但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苏轼小时候和母亲一起读了后汉书。范滂传。范滂将被杀死,因为他反对强人。他对母亲说。我不后悔,但是我不能养老,但是我弟弟可以伺候你妈。?但是他的母亲对范滂说?一方面名声好,另一方面又能长寿,这是不可能的。妈妈支持你。你能和当今的名人一起去灾难现场,是一个母亲的荣幸。?读到这里,苏轼对母亲说。如果我变成范滂,我妈妈会同意吗?程母对苏轼说:你要是成了,我就不能做的母亲了吗?这个故事可以在苏轼弟弟苏辙的《亡兄墓志铭》和《苏轼传》中找到。少年时受这样的儒家政治性格影响,对苏轼影响很大。苏轼同时济世的原则是不能屈服于君王的个人权力,而是尊重一个道德原则。苏轼曾在几篇文章中表达过这样的思想。例如,张墓志铭中的最后一段写着?一趟大路,你对自己是珍贵的。维吾尔人求我,土匪求我。自秦汉以来,士子卑而骄。一个普通的仆人很乐意得到它。功利主义,污蔑是逃避的趋势。我看着他,感谢他的努力。?也就是说,一个士大夫要走天下之路。儒家之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路一定是为了人民。一个士大夫必须重视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的人格是有尊严的。春秋战国时期,文人认为,凡是有门路的君王,我们都服。秦汉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从焚书坑儒,很多作家成了皇帝的俘虏。所以苏轼认为秦汉以来?君子和君子?由于士大夫失去了独立人格,国王的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只是一个仆人,高兴得到它吗?当皇帝被授予官职时,他感到非常高兴。当他的人格萎缩,失去了底线,他会变成?功利化趋势,诋毁还是逃避?。苏轼认为自己是士大夫,就算他是?诽谤?我们也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

历史上经常提到苏轼。笑和骂都是文章?。他敢于对自己不喜欢的一切发表自己的看法。王安石在政治上得宠的时候,苏轼敢于下笔千言,批判他的新法。后来王安石让他去开封做官,希望杂事能束缚苏轼,但苏轼仍坚持批评王安石政治失当。苏轼的发言得罪了很多人,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他在《四唐集》中说:言从心出,奔到口,吐则反人,茹则反人。我以为我宁愿和别人对着干,就吐出来了。?这意味着我的语言来自我的内心。吐出来会得罪,咽下去会得罪自己。苏轼认为,我宁愿得罪别人,也不愿得罪自己,应该一吐为快。这是他非常可爱的地方。按理说写《四唐纪》就是要三思而后行,但是他写《四唐纪》的时候说有必要吗?没有想法?没错为什么?他说?君子以善为善,如善好色;不好,就像邪恶的恶臭。怎么能在事发后去想美与恶,去回避?作为一个君子,本能的反应是喜欢好的东西,讨厌坏的东西。你还应该考虑什么?一旦你想好了,你就会想出逃避的办法。人一旦有了反复的想法和犹豫,自私的想法就会萌芽。所以苏轼说?所以,如果你想着义,想着利,那么义就失败了;如果你在面对战争时思考人生,战争将是无效的。如果我的丈夫很穷,他会失去生命,死亡会带来好运,那么我就有了生命。我从来不去想这件事是好是坏。如果是错的,我会反对。就像本能一样,我根本不需要思考。遇到生死是命运,我不会回避。

苏轼的这种精神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中国很多人的智慧是如何变得圆滑世故,如何对人讲三分道理,或者如何在人前说,事后说瞎话,而苏轼是一个豁达光明磊落的君子。他用自己直觉的厌恶和喜好来对待生活。所以他总是那么自信潇洒,对追求物质毫无兴趣,而是追求内心人格的升华。

下面两首虽然是写给青年朋友的,但也是苏轼的自画像,叫?我充满了生命,我充满了诗歌和书籍。?所谓诗书,就是一种文化的代名词。文化品位越高,自然气质非凡,不是靠外在的化妆和修饰就能获得的。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说他很漂亮,但也很有气质。美貌是外在的,气质是内在的。所以,要把中国建设成文化大国,就要发掘其内在气质。比如中国人出国旅游,穿着阔气,但很多不雅行为暴露了素质问题。这是过分追求外在而放弃了内在的升华。这种内在的精神就是人格的尊严,自己的尊严不是通过践踏别人的人格而获得的。人格的尊严必须是相互的。有人格的人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格,所以苏轼的人格对我们很有启发。

超越美学

苏轼在《包惠唐吉》中提出的?君子可以暗示事物,但不能关注事物。暗含于物,虽略够快感,虽尤物不足病。讲究事,虽小事足以病,虽美事不足以乐?。作为一个君子,我们可以把精神放在某件事情上,但不要太在意。这个?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有好处。事情?。他说,如果我们把精神放在事物上,我们都能快乐,尽管那是微不足道的外在事物;尤物是很美好的东西,所以不足以成为我们的病。但另一方面,如果你关注事物,如果你把全部心思都放在这件事情上,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足以导致你玩物丧志。比如年轻人整天沉迷游戏就够了。?虽然尤物不够好玩?你不会因为太在意最好的东西而开心。当你想占有它的时候,内心有一种害怕失去它的恐惧。因为你得到尤物后,你害怕失去它,成为一块心病,你无法幸福。苏轼说?但是圣人从来没有废过这四样东西,也讲过意义。?圣人也喜欢五色五音五味,驰骋野猎。这四个都没有问题,主要看对待他们的人的态度。然后苏轼举了几个历史上名人的故事。刘备喜欢喜结良缘,魏晋名士嵇康喜欢趁热打铁,另一名士阮福喜欢蜡砖。这些爱好在普通人看来很无聊,但他们都很喜欢,并从中获得快乐。苏轼又说?一切足以取悦于人却不足以打动人的东西,无非是书和画。?他说书画是最好的艺术,让人觉得快乐,但书画还是能让人生病。为什么?我们说对待书画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欣赏者的态度,书画能让我们感受到很多审美上的愉悦,但另一种是收藏家的态度,收藏家拍卖行的态度。通常书画都是作为一种财富卷起来藏起来的,所以书画成为了人们的负担,不仅是负担,更是灾难。?都是拿儿戏害国,而且很凶。这是一场灾难吗?这就是关注事物的后果。近年来,中国在反腐败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腐败官员被调查。很多东西没有被欣赏过,而是被埋在或者收藏在家里。结果呢?你自己?危害国家?,也?凶?,坐牢。一个人一生中的很多财产对你来说是没有价值的。最有价值的是快乐。什么能让你开心?还是财富,但这种财富是精神财富,并不比物质财富值钱多少。现在有些年轻人更追求物质财富,但我还是想劝你,以诗为书,自得其乐。有时候过分关注事物,不知道人生短暂,那些东西其实对人生毫无价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不需要什么钱,但你仍然需要基本的生活资料。

再说苏轼潇洒的一生。也就是他超脱的审美态度是如何让他的人生变得非常潇洒的。

苏轼名篇《赤壁赋》云:然而,耳听江风,山中明月,目观之美,无穷无尽,是造物主无尽的占有,我与儿子相合。?什么是审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没有任何欲望的活动。只要你有欲望和功利,审美就会离你而去。哪里有欲望,哪里就有烦恼和痛苦。苏轼写《赤壁赋》时,写的是一个有罪的身体。他说了什么?江上清风,山中明月?它是我们审美的对象,而不是欲望的对象。

当我们谈到他潇洒的一生时,一定会想到苏轼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苏轼晚年去金山寺,为别人画了一幅画像,他在上面写了诗。心如灰木,身如不拴舟。问你职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徽州、儋州是苏轼人生的滑铁卢,是最倒霉、最失意的三个阶段。怎么就成了终身成就了?其实他的政治失败恰恰成就了他的文化成功。黄州、徽州、儋州是他文化创作最丰富的三个时期,也是他对人生看得最透彻的三个时期。他在黄州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一些优美的作品,如《赤壁怀古》、《定风波》等,描写自然天气的变化,暗含人生经历。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风暴,但也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对于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来说,外界的风浪不算什么。没有雨,没有雨,没有阳光。?你就是你自己,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都要乐观地坚持自己的道德和人生立场。

在徽州,苏轼的政敌们渴望听到苏轼表达痛苦和失意的诗词,但苏轼在徽州的生活却很幸福。所以他的政敌把他贬到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但苏轼从海南岛归来,写的是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超脱苦难。?我不讨厌南方的九死一生,所以我会用我的余生去旅行。苏轼把儋州的这几年看作是最美妙的一次游览,其境界远高于唐代被贬的韩宗元。苏轼也在儋州写作?这些年来一切都已足够,我唯一欠下的就是死亡?诗中说,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满意,唯一缺少的就是死亡。在当代人看来,说死是禁忌,但苏轼直面死亡,是一种精神上的伟大。

智慧观察

苏轼的内在力量不仅来自于范滂那样的儒家模式,还来自于老子、庄子和佛教的影响,这些共同形成了苏轼独特的观察人生的智慧。

?从山峰和山谷的正面和侧面,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去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不知道庐山真面目,就因为我在这山里?这首家喻户晓的诗道出了人类认识的困境。之所以无法得知真面目,是因为当局者迷,而我们就在这座大山里。苏轼在这里提出了这个困境,却在另一个地方解决了。他提出了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视野开阔的小房子?方式就是站在大的立场上,甚至站在宇宙的立场上,重新看待庐山。我们假设庐山是假山,欣赏假山时,山前山后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是宇宙的位置,是散点的视角,是以大见小的位置。这种以大观小的立场出自《华严经》,里面说站在世界的立场上可以看到每一个微尘,每一个微尘中都可以看到世界,所以苏轼一看就能跳出庐山。

生活中的另一个困境是我们如何对待生命的短暂。日夜不舍,这是儒家的观点。佛教有另一种看法。《楞严经》讲波斯王62岁时问佛。现在我已经62岁了,生活过得太快,皮肤一下子全皱了。佛陀问他,你见过恒河吗?波斯国王说:我从三岁起就看到了恒河。佛说,现在看恒河和三岁时看有什么区别?波斯王回答说,现在的感觉和他三岁时一样,恒河还是恒河。佛说,对了,虽然你从三岁变成了老人,但你看到的恒河是不朽的,一点没减少,一点没增加,不变。可见,如果站在佛教的立场上看待人生,人生就是一种不生不死的状态。《赤壁赋》道出了人生短暂的悲哀。周瑜和曹操在赤壁战场上都不存在,更何况你我这样的小人物,完全是沧海一粟。但话锋一转,苏轼给客人讲了水中月。逝者如斯,但他从未去过;充满虚者如是,死者不退潮不流。?水不停流,月不停盈亏,天地不长如一瞬间。如果我们换个立场看世界,看人生,以前的短暂和消失就完全不一样了。

苏轼的思想受到东晋著名高僧赵伦的启发。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东坡水月的比喻源自赵伦,所谓“不动仁义”也是如此。?《赵伦》说,?不动,所以一直很安静?从不动的角度来看,一切在变化的时候都是静止的。如果从变化的角度来看,任何静止的东西都会发生变化,哪怕我们现在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因为地球在动,我们也在动,就像磨盘上的蚂蚁。磨盘在动,蚂蚁其实也在动。所以,僧肇说?婆娑兰花总静,江河争目而不流,野马浮而不动,日月无尽。事实上,风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河流一直在流,但事实上它们并不流动。灰尘漂浮时不会移动。太阳和月亮每天在天空中升起和落下,但它们实际上并不回去。可见苏轼的思想有佛教渊源,使他的人生充满智慧。

苏轼在写作时崇尚自由的写作态度,所以他有如此丰富的思想,可以没完没了地写出许多生动的比喻。他曾经评论过自己的文章?我的文字,如喷泉,随处可见,在平地上汩汩而下,虽一日千里之难,随山石曲折,随物成形,却又默默无闻。可知者总是做他该做的事,往往止步于他做不到的事。就这些吗?。对于文人来说,写作是一个从必然境界到自然境界的过程。必然的境界是艺术的必然规律,自然的境界是对这一规律的完全突破或控制。苏轼在这段话里提到了艺术的自由和规则。他说写他的文章就像春天一样。灵感的泉源可以从任何地方冒出来,形成小溪,然后波涛汩汩,形成河流。这种水并不像洪水一样泛滥,而是有自己的规律,即?用东西塑造?。水是一种液体,它的形状取决于放置它的容器。水在圆罐子里是圆的,在方盒子里是方的。水在江河中顺流而下,所以水是用物塑造的,什么东西承载了它就会变成什么样子。苏轼的文章也是随物而形,没有具体的规律。怎么写要看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他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的写作方法。所以苏轼的文章是最自由的。他不仅能写政治论文、哲学论文、历史评论,还能写很多随笔、生活小事。他说?可知者总是做他该做的事,常常止步于他不能停止的事?也就是说,该写的时候就写,写完就停,如此而已。苏轼所提倡的文风,如行云流水,始不确定,文理自然,笔锋饱满。这样的写作与自由的思想有关。很难想象一个人的心灵被束缚压抑,还能写出这么自由的东西。所以苏轼最让我们震撼的是自由人格的力量。

沟通的艺术

苏轼各方面都是伟人,诗、文、画无孔不入。他对艺术和生活有着共同的理解视野。我们可以看到苏轼有三句名言,对宋代乃至整个古代后期(宋代以后)的美术史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段是什么?论绘画的相似性,可见于《孩子的邻居》;诗一定是这首诗,一定不认识诗人。诗画统一,巧妙清新。?他主张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艺术趣味和共同的艺术规律。他的画崇尚写意,而不是追求形式。一个人要看一幅画像不像,他的看法和小孩子差不多。艺术家应该看精神而不是图像本身。?诗一定是这首诗吗?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以前写诗,要给一个题目,一直围绕题目写。如果要从题目来判断一个诗人的诗好不好,这个人不懂诗。苏轼认为诗人可以突破自己的主题来写作。苏轼发现了诗画不同艺术之间的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天宫?天工是自然形成的艺术,而?新鲜?是一种创新而幼稚的艺术。

第二段是什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莫沙是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有两派学者争论说王维的诗里有一幅画,比如?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因此,它构成了一幅画。另一派认为诗和画本来就是不同的艺术,诗中不可能有画。但是,这些说法其实都忘记了一个事实,王维自己的诗里有没有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观察和欣赏王维作品的人能有这种看法。并不是说王维自己的诗画具有诗中有画的品质,而是苏轼从王维的诗中听到了画,从王维的画中看到了诗。我们知道诗歌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诗歌是听觉意识,因为诗歌是背诵,绘画是视觉意识。苏轼开启了耳目的功能,这就是佛教所想的?六互动?眼、耳、鼻、舌、身、心,只有打通之后才能从诗中看到画面,诗才能在画中看到。

第三段是什么?少陵书法无形画,汉甘丹青无声诗?从杜甫的诗里看到画的元素,从韩干的画里看到诗的元素。这句话影响很大后来出现?有声绘画?、?无声诗?、?无色画?、?有形的诗?等等,超越媒介的界限去欣赏艺术作品。

苏轼还有一句:?当事情合理的时候,去理解其意义是不合适的。医学的衰落也是因为医学的分裂。边占色边画,也是粗制滥造。温柔的医生,不,不要老幼。曹无的画不选择人物。?对于画师来说,各种画的规则都是一样的,但是到了后来,画被分成了工笔画、水墨画和各种形式,这幅画就变得很糟糕了。所以苏轼认为古代名医不分老少,而曹、吴的画则不选人物。曹步兴是三国时期的一位画家。他的画是什么?衣服不能出水吗?衣服裹得紧紧的。而且吴道子的画很厉害,那是?吴岱是风?。总之,认识各种艺术,在各种艺术中寻找共同的规律,是苏轼的一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