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道是什么意思?

黄河的老河道在现在河道之前。从下游看,从河南的武陟、荥阳,河道时有变化。根据历史上记载的大大小小的迁徙粗略统计,大约有15600次,大部分集中在下游。下游的老河道略呈扇形,最北端通过河北霸州市(旧称巴县)和天津海河入海,最南端通过水影和涡水(部分黄河水从淮河李勋运河流入长江)到达淮河。根据文献记载,黄河下游有几次大的改道。在周定国王的第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改变了它的流向。

洪水从苏胥口(今淇河、渭河交汇处)取河,向东至洛川,再至长寿津(今河南省滑县东北),再与洛川改道,北至彰武(今河北省沧县东北)与漳河汇合,入海。这条新河位于虞河以南。汉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河南濮阳西南决口,再次挥师南下。水从巨野泽向东南决口,从泗水进入淮河。虽然23年后被堵死,但很快就决定向南改道为屯石河,六七十年后才回到原来的河道。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河北省临漳县西部决口,东南冲入洛川旧路,经河南省南乐、朝城、阳谷、聊城,向北至禹城白洛川,经山东省临清、惠民至利津地区入海。在随后的几百年里,黄河的情况并不十分频繁。

北宋初期,决口多,短、短距离分流河道多。直到宋仁宗李青八年(1048)六月,黄河再次改道,突破《周易》上胡欢,北上大明,经聊城西到现在河北青县境内与渭河汇合,然后入海。宋人把这条河叫做“北流”。12年后,黄河在上浒河下游决口,今为南、西,经现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把这条河叫做“东流”。华东的大众水不到40年就断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