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重现的周期数据有哪些?

古巴比伦人发现了日月食重复发生的周期,称为“夏罗周期”(“夏罗”的意思是重复),即在这个周期之后还会发生另一次类似的日月食。日食重复发生的周期实际上是新月、交月和月食年的最小公倍数,但这三个“月”的时间长度是相差很大的小数,只能匹配一些近似的公倍数。

“沙罗期”是223个太阴月,等于6585.438+057天,正好类似于242个“渡月”和19个“食年”:

223× 29.53059 = 6585+057天,

242× 27.21222 = 6585.724天,

19× 346.62003 = 6585.7057天。

中国古代也提出过类似的日月食规律。如汉代三历(公元前104年)的周期为135朔,相当于146.5“交月”,11.5“月食年”:

135× 29.53059 = 3986.6965天,

146.5×27.2122 = 3986.59023天,

11.5×346.62003 = 3985.13045天。

虽然这不如“夏洛周期”准确,但在后来的日食预报中做了很多改进。即使是“夏洛周期”也并不完美:①19个“食年”仍然比223个“月”长0.459天。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次日全食过程中,太阳刚好处于升交点,经过1个夏洛周期(223个月亮),太阳还没有移动到黄道上的升交点(约28 '),发生“类似”日食时月亮也没有移动到升交点——它还在黄道以南一点,所以65440后月影会南移,日食带也会南移。类似地,如果在日全食时太阳恰好处于降交点,月亮的影子会在几个夏洛周期后向北移动...直到新月时月影偏离地球北方。(2)日食发生的地方西移。如果A发生日食,经过1个夏洛周期,地球自转6585438+057圈,日食发生的地方从A向西移动到地理经度少8小时的地方。这相当于一个地方可以发生日食之前的三个夏洛周期。因此,地球上要过300 ~ 400年才能看到同样的日食。

在现代,美国天文学家纽康从天体力学计算出的日月食重复发生的周期为358个月亮(10571.95122天),相当于“夏洛周期(223个月亮)”和“三重周期(135)”

总之,可以说日食的重现是有周期的,但不是很严格,长期准确。因为地球和月球的实际运动是复杂的,而现代科技可以精确计算和预测时间、地点和月食。

普通大众甚至天文学家主要对观测日食感兴趣。他们希望日食计算和预测方面的专家提供未来日食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日食情况,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使用这些资料。

经过20多年的资料收集和专家朋友的帮助,Oppolczer于1887年出版了日月食佳能,包括公元前1207年至公元2161年的全球8000次日食和公元前1206年至公元2163年的全球52000次日食。他画的食物地图,以地理北极为中心,简洁、直观、易懂,但大部分区域变形严重,在复制图上很难看到细节。这本书是最著名的日食经典,英译本出版于1962。

1934年,我国的朱文心发表了《历代日食考》,其中包括1795年之前的921的日食,由Oppolczer的《日月食》考证。1990年,我国张培宇出版了《三千五百历日天象》,列出了1653次日食。

1983年,比利时和尚、奥地利米乌斯出版了《日食佳能-2003至+2526》,收录了公元前2003年至公元2526年的10770次日食,给出了每次日食的参数和可视区域草图。

198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Espanaque出版了《50年日食佳能:1986 ~ 2035》,其中包括了近50年来日全食和日环食的详细信息以及每次日食的地图。

2006年,中国的刘宝林和刘婷婷出版了《160年有日食和月食的日历》,给出了2001到2060年共133次次日日食,包括日食的类型、各地的食见情况(食时和食点)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全(环)食地图,将呈现日食的所有相关信息。

2006年,中国的刘次元、马利平出版了《中国历史日食典》,给出了从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2100年共2270次日食,包括日食的类型、各地看到食物的情况(什么时候吃、吃多少)以及日食的实例(在地面上)。

目前最权威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日食信息——日食主页。可以在上面查日食信息的索引,比如五十世纪日食表,里面有11898次日食,可以查每次日食的图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日食计算不再困难。在刘次元和马利平的书中,介绍了“天空地图”和“SunTracker日食软件”的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有兴趣的爱好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