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通道精神,远眺恭城书院繁华。

(通讯员:刘丹阳)为进一步了解渠道精神,深入探讨红色文化与思政课改革的关系,湘潭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于9月走访了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恭城书院。

恭城书院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北部县西溪镇。它始建于1105年的宋朝,后来毁于一场大火。1792年,董家部分能工巧匠在原址重建“罗蒙书院”,并更名为“恭城书院”,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董书院,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绝无仅有的。恭城书院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这里召开的通道会议,直接影响了红军长征的方向,也使红军转危为安,为红军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5月被评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被省委宣传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讲解员为调查组成员讲解了恭城书院的内部情况:在会议旧址,只有毛泽东坐在长椅上,而不是椅子上。其他六位是周、朱、张闻天、王稼祥、薄谷开来和李德。实际上,由周、伯、李组成的“三人团”是当时的最高领导。通过隧道转移部队是隧道会议的重要成果。从隧道会议开始,“左”倾领导受到了抵制,毛泽东同志的建议逐渐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大多数同志的拥护和支持,红军沿着正确的方针逐步前进。这样,通道会议和随后的黎平会议、猴场会议成为遵义会议的序幕,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渠道转移的实现,不仅挽救了红军和党中央因北上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而可能被全军覆没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原则得到了中央领导多数的赞同,为黎平会议和遵义会议的召开,最终解决了红军的领导权和战略原则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可以说,通道是中央红军转向西方挽救命运的地方。通过追寻红军先烈的深深足迹,课堂教学将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讲解员还为调查组成员讲解了航道精神的当代意义:探索航道精神还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对人的行动有强大的激励作用。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渠道转兵渐行渐远,但渠道精神为我们播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引导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用海峡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是一门成功的思想政治新课程。在祖国壮丽的山河中,学生们领略了革命精神,理解了毛泽东同志不顾个人利益、以大局为重的高尚情操和伟大情怀受到不公正的压制,激励着一批批青年奋勇前进。历史的大潮浩浩荡荡,但经过历史的反复清洗,能够留下来的宝贵精神,一定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湘潭大学团委社会实践部赴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暑期调研团,充分挖掘利用“通道转兵”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改革,也将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