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历史沿革

1891年,德国海军上的一位医生保伦·埃里希来到上海。看到霍乱、伤寒、疟疾等疾病在上海流行,他决定离开海军,在上海开办诊所。1900左右,保伦·埃里希创办的“同济医院”正式挂牌。这家医院是武汉同济医院的前身。医院里的大多数医生都是德国医学协会的成员。他们白天忙着经营自己的诊所,晚上才去医院做门诊和手术。paulun erich医生看到医院的医疗力量不足,计划在医院设立德国医学馆,招收中国留学生培养医生。这个计划得到了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和德国政府高等教育部门的支持。

1906,他们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支持建立医学院。在德国“促进德国与外国思想交流的科佩尔基金会”的帮助下,他们筹集了一批医学书刊和新的外科电动器械。

6月医学院开学前,1907,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纳普不仅号召德国商人捐款,还要求德国洋行向华商募捐。同时,费希尔还要求德国政府提供资金和支持。克纳普利用在中国和中国筹集的捐款,为德国人民成立了德国医学堂基金会。当时规定,捐款多的人可以成为医馆董事会董事。

医馆成立时命名为上海文德医馆,并成立董事会负责学校的管理。董事会由18人组成,主要成员有:德国医学会三位元老:宝龙、佛沙博(第二任会长)、福克尔;三个德国商人:莱姆克、米切劳、莱娜;两个中国士绅商人:朱(上海军统府财政部长兼上海商会会长,买办)和(amro买办);总领事馆副领事弗赖赫尔·冯·吕特。paulun erich博士正式当选为董事会总监事长(主席)和学校首任总理(校长),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上海德文医学院1907 10 10月1日,医学院举行开学典礼。医馆校址位于同济医院对面的百科路(即凤阳路)。同济德文医学馆1908,“德文医学馆”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学馆”。当时的“同济”寓意德国人与中国人同舟共济,“同济”一词来源于上海话中德语“Deutsch”的谐音,寓意合作互助。

1909,宝龙博士因病于3月5日在上海逝世。上海德医学会元老傅沙波博士接任同济德文医学院总督导兼总理。同济医学院1912,同济德文医学院新增工科,更名为“同济医学院”,设医学、工程、德语三个学科。学校董事会筹集办学资金,福查德全面领导学校。当时,张金树、何立中、蒋风之三名三年级医学生按照德国大学的医学考试规则参加了学校的首次毕业考试,均顺利通过,如期毕业。他们是同济历史上的第一批毕业生。同济医学院1965438+2007年2月,美国与德国断交,不久对德宣战。3月17日,上海法租界以同济医学工程学校是德国的产业为由,宣布解散同济医学工程学校,并为了防止德国人利用其机器制造武器,命令师生当天离校。为此,社会各界联合呼吁教育部,请尽量做好同济学生的善后工作。教育部马上派人来商量,把学校搬到吴淞镇,继续开课。4月23日,教育部下令将该校改为中国私立学校,由中国董事会管理,直属教育部领导。同年2月,更名为私立同济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1922迁至吴淞镇。据保山县志记载,1917年,同济德文医学院由华东接管,迁至吴淞中华公学。1918年,在教育部第二部长袁的主持下,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买150亩土地,建校舍。1921建成后,他们搬进了新校舍。

5月20日1924,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因此,5月20日被定为纪念日。国立同济大学(1927)8月,同济医科大学正式由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管,定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原医学系和工程系分别更名为医学院和工程学院。

1937先后增加文理学院,成为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当时南京国民政府沿袭美国大学制度,以在各省设立综合性国立大学为目标。国立同济大学是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建设中最早成立的七所国立大学(1927)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综合性大学(包括医学院),从而使国立同济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著名大学之一。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抗日战争爆发,美丽的同济校园只剩下断壁残垣。为了“一张安静的课桌”,全校师生同舟共济,从上海转战大后方。三年颠沛流离,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江、江西、广西、云南等地,直至1940年定居四川宜宾李庄古镇。师生坚持教学,坚持文化抗战。

7月1946,同济大学医学院迁回上海。同济大学已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闻名于世。中南同济医学院从1949起步,为了配合新中国教育资源的整体布局,同济大学进行了多次院系调整,从一所文理医工法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转变为以土木建筑专业为主的单科性学校。

1950年2月,为支援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江西五省(中南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迁至湖北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第一届学生尚未毕业),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4 10,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与汉口协和医院合并成为同济医学院中南地区教学医院。后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武汉协和医院)。

1955年5月,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正式迁至武汉,更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现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医学院1955 8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同年,山东医学院保健科学生及部分教师调整来华,与该院公共健康馆师生合并成立保健科。

1956,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65438-0962经卫生部批准,武汉医学院在全国医学院校中首次修订为六年制。同年,医学部增设了德语医学班,部分年级开设了德语通识课。

从1966开始,“文革”导致十年动乱,学校连续五年不招生。

1972,添加药学部。

65438到0978,学校在卫生系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医学专业。此后,该院所有学科都恢复招收研究生。

1980年医学部恢复德国医学班,学制六年。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成立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开设三年卫生管理专业课程。同济医科大学1985 7月,武汉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1986,法医学系成立。

1987年2月,在马列主义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社会科学部。

1991妇幼保健学部成立,批准建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2 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

1993,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列为学校。同年成立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卫生管理系、教育技术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00年5月26日,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 * *组建华中科技大学,直属教育部,实行四系一省的办学体制。

2000年6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成立并挂牌。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委员会。

2006年9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医学管理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兼任委员会主任。同济医学院从此虚拟化,华中科技大学与同济医学院的整合也告一段落。

2007年5月20日,同济医学院举行了100校庆。

2010年成为教育部和卫生部首批建立的10医学院校(系、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