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服装发展史

鸦片战争后的现代服装1和1840;

中国进入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我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服饰也随之变化。女性的发饰是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男装主要包括长袍、马褂等。其中,长袍马褂是服饰制度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女装最大的特点就是一般都穿旗袍。

旗袍原本是满族女性喜爱的服饰,旗袍起源于满族女性服饰中的旗装。满族旗袍的主要特点是宽、直、全长,多以丝绸、缎子制成,衣服上绣有花纹,领子、衣服、前襟、下摆卷有宽花边。穿旗服时,梳一个旗髻,穿旗鞋。

2.(65438+1920年代)民国初年服装:

民国初年,这一时期女装最为流行,有衬衫、夹克、背心,款式有双翻领、琵琶领、直翻领、斜翻领等。衣领、袖子、翻领和钟摆上镶嵌着滚边花边或刺绣图案,衣服呈方形、圆形,宽窄不一。

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流行。其风格与清末的旗服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很快,袖口逐渐收窄,滚边也没有之前那么宽了。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款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缩短长度、收紧腰部等等。

到30年代初,旗袍开始流行。当时的款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子、袖子和长度上。高领最先流行,领子越高越时尚。即使是盛夏,一件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须配上一个高到耳朵的硬领。渐渐地,低领流行起来。领子越低,越“现代”。太低的时候,干脆穿件无领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比手腕长,比手腕长;短的有时很受欢迎,短到裸露的肘部。

民国时期的男装主要包括马褂和长袍。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材料,颜色和大小的夹克和礼服用作礼服。如马褂,一般用黑色的丝、麻、棉、毛制品制成,前面有窄袖,前面有五个扣子。

长衫为蓝色,形制为大胸右排,达到脚踝以上两寸,袖长与上衣平齐。下摆的左右两边开衩。作为休闲服的夹克和长袍可以是任何颜色。

3.(65438+30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男装:

民国中期,学生装流行的同时,很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也喜欢穿“学生装”。这种衣服的款式是方领。穿这种服装能给人一种精神和庄重感。

孙中山先生当时很喜欢,所以叫“中山装”。然而,当时的中山装在形式上与现在所谓的中山装不同。还有一种男装“套装”。

4.二十年代中期和后期的女装:

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衣服大多是西式的,保留了不太传统的特色。一段时间后,一种适合中国女性、吸收了西式优点的服装样式,即“旗袍”,被广泛采用。除了旗袍,还有一种款式是大衣裙,特点是立领、宽袖口、露肘短大衣、长裙。

5.在二十年代中期和后期:

劳动人民的主要服装是中式衬衫和夹克以及中式裤裆裤。这是由劳动人民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决定的。

扩展数据:

服装变化的影响:

服装是人类劳动的独特成果,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也是精神文明的内涵。人类社会从愚昧、野蛮到文明,已经慢慢行进了几十万年。

在告别了猿人之后,先民们批判着皮囊和树叶,在风雨中游荡了无数年,终于挣扎着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学会了遮风挡雨,创造了物质文明。但是,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以衣服人,如金于佛,既遮体暖身,又有美化之功。

几乎从服装起源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在服装中沉积了自己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各种文化心态和宗教观念,建构了服装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内涵。?

中国的服装和中国的文化一样,是各民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自汉唐以来,特别是近代以后,吸收和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大量外来文化的优秀结晶,才演变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一整套所谓中国服饰文化。

这正是美国人类学家费瑛的结论:“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自主发明的产物,对于关注历史遗产的人来说非常关键,对于使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90%以上的内容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首先出现的。"

要了解中国服装多样的款式、独特的风格、鲜艳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首要的任务应该是对中国服装文化博大精深的发展轨迹略知一二,从而通过浏览探寻中国服装文化的底蕴。

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服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