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提纲!!!!要分课的那种!!!急急急!!!!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传说:西方亚当夏娃;中国女娲抟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

1、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

2、云南省元谋县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西南周口店生活在距今约20-70万年的北京人。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其根本原因是工具简陋。北京人已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4、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5、山顶洞人和北京人比较:

代表文化 距今时间 体质形态 工具制造 用火 观念 社会组织

北京人 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粗糙的石器 使用天然火 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人工取火

懂得爱美

死后埋葬 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 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传说:伏羲氏教民煮食、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

6、 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 原始人类 距今时间

发现地点

生产活动 生产工具 住房

用具

穿着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浙江省余姚市 种植水稻

饲养家畜

磨制石器耒耜耕地

干栏式房屋(水井)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渔猎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房屋 彩陶(上有最早文字雏形)

纺线

织布制衣

7、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9、在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原始居民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等,手工业陶器有黑陶、白陶。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 华夏之祖

传说:黄帝和蚩尤涿鹿之战

10、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A、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B、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11、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历史上叫做“禅让”。 (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1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传说:嫦娥奔月

13、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14、夏桀暴政,自诩太阳,失民心。约公元前1600前,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15、盘庚迁都殷,后人称商朝为殷朝。商朝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16、商纣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17、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商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倒戈,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18、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桀、纣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19、西周的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意义(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0、国人暴动(周厉王暴虐无道)。 公元771年,西周灭亡。

21、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洛邑 周平王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22、在原始社会未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的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3、 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4、“三星堆”文化:与商周同期,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的有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有烧制原始青瓷瓷窑。

26、夏、商、周时期,玉器制造业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27、 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稻、黍、粟、麦、豆)的农作物,商周时已经齐备。

28、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们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9、奴隶的悲惨生活: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大型祭祀坑,奴隶被活埋或杀死做殉葬品。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故事:烽火戏诸侯

30、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1、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争战而得名。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32、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等。

3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34、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35、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36、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37、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公晋国,稍后齐国大夫四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并建立田氏齐国,这样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38、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39、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故事:商鞅变法

40、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41、 著名的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42、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的背景:①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为私产并出租,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②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43、 商鞅变法的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44、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5、 我国的封建社会在战国时期形成了。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小知识: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

46、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7、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 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竹书、帛书

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48、夏朝时就有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49、公元前776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公元前613年鲁国记载彗星扫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50、扁鹊发明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

5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52、“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大量钟鼓乐器,以编钟最为珍贵。

53、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54、孔子的教育: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2、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3、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55、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记载孔子的言论。孔子晚年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56、思想家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又称《老子》。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57、百家争鸣。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反对过分捕捞砍伐,可持续利用资源;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使世界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于此书。

58、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内容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故事:荆轲刺秦王

59、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1、秦王善用人;2、商鞅变法的作用;3、秦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

6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61、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式,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

62、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63、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抗击匈奴,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64、 秦始皇兴建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65、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66、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影响

政治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北筑长城、开发南疆

(统一岭南,修筑灵渠) 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知识: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67、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①繁重的徭役和赋税(上交三分之二);②刑法残酷;③二世更加残暴。

68、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69、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70、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71、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7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成语:指鹿为马、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汉之争(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刘邦曰: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

73、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②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 ③提倡“以德化民”

74、汉武帝的大一统

背景

措施

效果

政治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

“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的建议) 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

思想

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他们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建议) 举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75、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76、公元9年,王莽篡权,西汉灭亡。

77、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78、光武中兴、强项令(洛阳县令董宣)、外戚宦官专权。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知识:开凿白渠

79、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80、农业的进步:西汉的犁耕,安装翻土碎土的犁壁,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方法、耧车(播种工具),出现了“千亩桑麻”。

81、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82、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钢材(炒钢)制成兵器是中国发明的。

83、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①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②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故事:昭君出塞、匈奴和亲

84、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①匈奴族畜牧业兴旺发达;②铁器广泛运用于生产、生活和军事;③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85、匈奴与汉朝的和战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总结:汉武帝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思想)

86、东汉时期,匈奴分为南北两部。窦固、窦宪反击北匈奴。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知识:丝绸之路

87、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88、张骞通西域:①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②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目的)。

★西域传入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器,歌舞,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传到西域。

89、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90、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91、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92、班超经营西域。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甘英出使大秦)。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93、纸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纸,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94、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改进造纸术(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95、《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到东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96、张衡发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向,这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97、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五禽戏(虎、鹿、熊、猿、鸟)”

98、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故事:洛阳白马寺

99、佛教①起源于古印度;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④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100、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②东汉时在民间兴起;③创始人之一叫张陵。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101、王充的《论衡》是无神论者。

102、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他编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103、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104、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05、赤壁之战。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南北。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在赤壁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106、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229年称帝 建业 孙权

107、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卫温)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晋惠帝:老百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

108、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①魏灭蜀;②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109、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110、西晋的灭亡原因:

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八王之乱)。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111、公元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112、淝水之战

背景:①南方:“东晋”的建立。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在淝水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乌合之众、风声鹤唳

113、江南经济的发展

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114、北方的统一。439年,在东北地区兴起的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115、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黄河流域)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要求鲜卑人使用汉语;穿戴汉族服饰;改汉族姓氏;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116、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知识:以祖冲之名字命名的月球上一座环形山;祖冲之星;书成换白鹅

117、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也就是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118、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19、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120、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人称“书圣”。

121、东晋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23、南朝范缜的《神灭论》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124、我国著名的两大石窟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25、朝代顺序: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战国)秦两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

126、(一般了解)文房四宝(P126);年号(P133)

127、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本文标签: 我国 时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