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历史资料50-100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1]),唐朝第二位皇帝,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

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

[2]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

生于开皇十八年(599年),早年随父亲李渊进军长安于618年建立唐朝,他率部征战天下,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秦王、天策上将。

626年玄武门之变夺位登基后,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虚心纳谏,[3]厉行俭约,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国泰民安,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虽然太宗也存在一些过失,但维持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功大过微,故业不堕”,不失为后世明君之典范。

[4]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武德九年8月21日立为皇后,即长孙皇后(13岁嫁于李世民))。

隋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受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之命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

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

6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

李世民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封敦煌郡公。

7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

途中遇大雨,道路泥泞,粮草不济,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

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

8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

9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

11月,会诸军攻克长安。

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

以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公。

义宁二年三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

本文标签: 李世民 长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