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两种级别的变革:改朝换代级别和礼崩乐坏级别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历史第二次「 ”礼崩乐坏”,第一次是春秋时期的。 「 ”礼乐”是指 「 ”三代”的制度,「 ”礼崩乐坏”是指存在了1500之久的「 ”三代”制度的崩坏了。 李鸿章说,鸦片战争使得遭遇「 ”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从制度变革的层面来说,这种冲击的确是礼崩乐坏级别的。 夏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大变革有两种级别。 一种是改朝换代级别。夏、商、周,从夏到周,汉、唐、宋、元、明、清,从汉到清,每次朝代的更迭,都是一次大动荡。但是,所变化的主要是朝代的名字、皇家的姓氏,基本的制度范式并没有变。 第二种是礼崩乐坏级别。从周到汉,从清到新中国,所变化的不仅仅是朝代,而是基本的制度范式。夏商周三代的制度范式是相同的,从汉到清这六朝的制度范式也是相同的。 只改朝代,不改制度范式的变化,是改朝换代级别的变化;既改朝代,又改制度范式的变化,是礼崩乐坏级别的变化。 改朝换代级别的变化,中国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三代时期发生了2次,汉之后,发生了5次,加起来是7次。但是礼崩乐坏级别的变化,一共才两次,春秋和清末。 观水观澜,观史观变。礼崩乐坏级别的变化,是历史中最高级别的变化,也是最值的研究的。 第一次礼崩乐坏的结束,是第二个制度范式形成之时。 三代的制度范式是第一个制度范式,春秋时期开始崩溃。这一范式可称之为礼乐范式。汉清六朝的制度范式为第二个制度范式,清末开始崩溃。这一范式可称之为儒法范式。 第二个制度范式的形成时间,并不与汉朝的建立同步,而是要晚一些。 汉初实行有限的分封制,原则上只分刘姓。这是对秦朝郡县制的反动。在基本治理理念上,朝廷在治理理念上崇尚黄老,讲清静无为,对地方干预较少。这导致在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 汉朝治理模式的形成,是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时间在公元前134年。此后,这一制度范式一直延续至清末。 因此,第二个制度范式的形成时间,就是前134年。其终结点是1911年,存在了2045年。 李鸿章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夸张了一点,说两千年比较准确。 礼崩乐坏级别也是千年级别,时间跨度都在1000年之上。第一次经过了1500年,第二次经过了2000年。 为什么把第一个制度范式叫礼乐范式,第二个叫儒法范式? 狭义的礼乐就是祭祀仪式,广义的礼乐则是对三代政治制度的总称。 祭祀仪式起源于多神教,而多神教的起源和繁荣则在西亚。多神教祭祀在中国的出现,则是以中亚游牧为中介,从西亚传入的。对中国而言,中亚游牧就是北方游牧。中国北方的蒙古地区就是中亚大草原的最东端。 游牧自身的文化特征是暴力侵略,两者的结合就是多神教+战争。多神教是经由北方游牧传入中国,实际上也是北方游牧对中国战争侵略的产物。总之,多神教是和战争一起传入中国的。 因此,《左传》说:「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机密联系在一起。 传入中国的时间在黄帝时期,以蚩尤为首领的九黎文化,就是多神教和战争的合体文化。九黎就是侵入中国的北方游牧,而且他们接受了多神教。 黄帝战蚩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中西文明对抗。尽管在武力上,黄帝打败了了蚩尤。但是,多神教文化却依然在影响着中国。到颛顼时期,开始对多神教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这就是「 ”绝地天通”。 「 ”绝地天通”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宗教改革,不仅对中国重要,对整个人类都重要。改革的结果是,一个准一神教的新宗教出现了,不妨称之为上帝-祖先教。这一新的宗教形态,不仅是后来三代的制度基石,而且还反过来,影响了北方游牧,并且通过北方游牧,影响到了西亚。 公元前1500年左右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以及同期稍晚一些出埃及的犹太人,所信奉的都是来自中国的准一神教或一神教,当然,他们也做了一些改造。 在黄帝蚩尤之前,是中国历史的三皇时代。从伏羲时代算起,三皇时代至少有5000年。这是中国文明最纯粹的时代,黄帝之后,中国文化就开始周期性地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周期性地混入西方文明的要素,而中西混杂了。 三皇时期,是没有 *** 的,但是却存在良好的社会秩序,甚至被老子认为是最理想的制度。没有 *** ,良好的社会秩序靠什么?靠以结绳和书契为形态的契约。或者说,契约是当时的社会治理工具。 《周易 系辞》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老子》说:「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说的就是三皇社会。 因此,也可以说三皇社会就是契约社会。与之相对应的是 *** 社会。契约社会的治理工具是契约, *** 社会的治理工具是 *** 。这样中国整体历史就分为两大阶段:契约阶段和 *** 阶段。 契约时代没有 *** ,更没有法律,那么契约靠什么来保障?答案是道义。道义就是道理、理、义、义理。孟子说:「 ”心之同然,谓之理”,道义就是人们的共识。《易经》则是通过抽象数字,来精深地分析和表达道义。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 契约实际上作用就是,帮助人们达成共识,基于共识形成契约条款,然后执行之,是道义工具、信用工具。 因此,也可以说,中国三皇时期的文化就是道义文化,这是蚩尤之前中国的固有文化,也是最纯粹的中国文化。 蚩尤将多神教和战争文化带到中国,与中国固有的道义文化产生剧烈的冲突。黄帝战蚩尤解决了武力威胁,颛顼的「 ”绝地天通”则是用中国的契约-道义文化对多神教进行改造。不仅将原本具象化的多神教,改造成抽象化、道义化的上帝,而且将其祭祀仪式也改成道义化的。由以神为本,改造成以人为本,然后称之为礼乐。 礼乐制度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是基于道义的制度规范和行为规范。二是,是基于道义的教育教化手段。 三代时期,没有独立的学术教育,没有独立的政治制度,当然也没有独立的宗教,这些东西都被包含在礼乐之中。 因此,我们把三代时期的制度范式叫礼乐范式。 春秋时期,礼乐范式出现了崩溃。崩溃的结果,是原本混杂在礼乐中的各种职能独立出来。这是对礼乐的分拆和肢解。最大独立,就是学术、教育的独立。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学术和教育,孔子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开创者。 然后,祭祀的职能被大大压缩,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去祭祀化。 这样制度的设计,治理理念和方针的形成就成为学术、学派的争辩,成了儒法之争。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儒法之争的表现。秦始皇崇尚法家、排斥儒家,但是秦国在短短十来年就崩溃了,因此,秦始皇最终是惨败的。汉武帝尊儒抑法,最终构建了「 ”儒体法用”的制度范式,延续了2000多年。因此汉武帝是超级成功的。 因此,把汉武帝之后的制度范式叫儒法范式。

本文标签: 制度 中国 就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