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罗成这个人物?


罗艺是有儿子的。 《罗艺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艺败,弃妻子,从数百骑奔突厥”。罗艺被打败之后,抛弃了妻子和儿子,带领几百个亲随骑马投奔突厥。 这说明罗艺确实是有儿子的。那么这个儿子是不是就是罗成呢?不是。 因为在大家所熟知的演义里面,罗成是死在讨伐刘黑闼的战斗中的。也就是说,罗成比罗艺更早死。 那么罗成是谁?

1、我们先了解一下演义里面的罗成。 其实演义有三本,《说唐》、《兴唐传》、《隋唐演义》,里面的说法各不相同,我这里以大家通常熟知的内容为准。 罗成是“北平王”罗艺的儿子,也是名将秦琼的表弟。武功甚至还在秦琼之上,枪法绝伦,《兵器谱》里排名第七。 他年少成名,在贾家楼四十六友结拜的时候,他年纪最小,是兄弟里面的“老幺”。后来贾家楼的兄弟们大多数都跑到瓦岗山打游击,打着打着居然还打出知名度了,居然还号称起“大德天子、混世魔王”,这让隋炀帝的面子很过不去,就派了手下最最厉害的大臣杨林带领了人来“剿匪”。杨林在瓦岗山脚摆下长蛇阵,瓦岗寨中这么多聪明人,楞是没有一个人能破,没奈何只好请罗成上山。 这是罗成真正意义上的粉墨登场,之后他打败开隋名将定彦平(开隋九老之一,罗成的干爹)、大破长蛇阵、逼死隋末大将杨义臣(也是罗成干爹级的人物)、诛杀五王,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 不幸的是,最后在征讨刘黑闼的战斗中,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陷害,误入淤泥河,被刘黑闼的大将苏定方用乱箭射死。 这就是罗成短暂而又极其惊艳的一生。 这样一个丰富灿烂的人物,完全是虚构出来的吗? 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发现现在很多网友的意见逐渐趋于一致,罗成的原型是罗士信。

2、那么罗士信又是谁呢? 我们按惯例再来看一段史书,不愿意看文言文的朋友按惯例可以跳过。

罗士信,齐州历城人。隋大业时,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攻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以执衣,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炀帝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拜陕州道行军总管,因谋世充。  士信行则先锋,反则殿,有所获,悉散戏下有功者,或脱衣解马赐之,士以故用命。然持法严,至亲旧无少贷,其下亦不甚附。师次洛阳,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夜遣百人载婴儿啼噪堡下,若自东都出奔者,既而阳悟曰:“非也,此千金堡耳。”因散去。堡兵开门追掠,士信伏入,屠之无类。贼平,授绛州总管,封郯国公。 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得一城,王君廓戍之,贼急攻,溃而出。王语诸将:“孰能守此?”士信曰:“愿以守。”乃命之。士信已入,贼悉众攻,方雨雪,救军不得进。城陷,黑闼欲用之,不屈而死,年二十八。王隐悼,购其尸以葬,谥曰勇。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至是,如所志。

罗士信是秦琼的老乡(都是历城县人),十四岁从军,在张须陀的军中以勇毅闻名,名声之响亮就连隋炀帝也知道了,曾经“遣使图须陀、士信阵法上内史”。 当时张须陀的部队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常胜军”了,当时军中除了罗士信外,还有裴仁基(就是演义里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老爸)、秦琼等一群名将。 这支部队一直打胜仗,直到碰上了瓦岗军。正史上的瓦岗山老大是翟让,而不是程咬金。但是打败张须陀的并不是翟让,而是李密。李密原来是隋朝的大官,世袭爵位“蒲山公”,后来心血来潮上了瓦岗山,当了翟让的“二当家”的。他是隋末群雄中少见的军事天才,而且他手下也有一批足以与罗士信、秦琼相抗衡的名将,比如徐世绩,比如王伯当。这是隋末罕见的名将团之间的一次对决,最后的结果是“李密KO张须陀”。 战败后,罗士信和秦琼、裴仁基等人上了瓦岗山,成为李密争夺天下的得力助手。 然而争霸天下就像是一场“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石头”李密打败了“剪刀”张须陀,但这一次他遇上了“布”王世充。 结果是王世充胜,李密出局。 李密战败之后,他手下的名将,诸如单雄信、秦琼、程咬金(程知节)、罗士信、邴元真等人又集体被新老板王世充收编。后来大概是因为待遇问题,罗士信又和秦琼、程咬金等人一起跳槽到李渊那里打工。 在跟随秦王李世民攻打刘黑闼的战斗中,罗士信不幸身亡,年仅二十八岁。

3、为什么我们说罗士信是罗成的原型呢? 我将这两个人的相似点列出来给大家看看。(1) 罗成是秦琼的表弟,而罗士信是秦琼的老乡。如果以秦琼作为坐标原点,那么我们发现不管罗成还是罗士信,离秦琼非常的近。(2) 两个人都是年纪轻轻就武功高强。罗成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传授秦琼枪法,罗士信十四岁从军已经令“贼皆眙惧无敢亢”。(3) 两个人都曾经是瓦岗山的重要将领。(4) 两个人都曾经在王世充手下打过短工。(5) 两个人最后都投奔了李唐王朝。(6) 两个人都是死在讨伐刘黑闼的战斗中。(7) 两个人死的时候都很年轻,属于英年早逝。 从以上几点,罗成的原型就是罗士信这个结论,似乎呼之欲出了。

演义这东西,往往起源于江湖艺人的口口相传,然后再有知识分子出面,编辑成文字形式保留下来。《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些旷世巨著莫不如此。 知识分子一介入,情况立刻就不一样了。在隋唐的故事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肯定有知识分子发现了这个问题:“明明是罗士信,怎么就被说书艺人说成是罗成了呢?” 可是罗成这个人物实在太深入人心,如果冒冒然的把罗成改回成罗士信,不但演义里面很多著名的桥段将不复存在,整个故事提纲也将改写。可如果不改吧,那也实在太对不起罗士信老兄了。怎么办呢?开膛剖肚做不了,那就做个小手术吧。 于是在隋唐的故事里面,突然就多出一个名叫罗士信的人来。为什么我这么肯定“罗士信”这个人物是后来加进去的,因为我仔细研究过,把演义里面所有关于“罗士信”的故事删除掉,对整个故事的进展一点干扰都没有,也就是说“罗士信”这个人物是插队插进去的。 而且在有些演义的版本里面,罗士信这个人物根本就没有机会出场。可见此人基本跑跑龙套的“路人甲”之流。 由于罗成已经把历史上的罗士信整个的借过去用了,所以如果按照历史上的罗士信来创造出一个演义中的“罗士信”的话,那么罗成和罗士信就难免要撞车了。在艺术创作中,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不允许出现的。 于是,创作者就完全虚构了一个“罗士信”出来,这个人物的特点,我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人傻憨直力气大。 演义中的罗士信,是秦琼母亲的干儿子,秦琼管他叫“傻兄弟”,没啥优点,就是力气大。整个隋唐故事里,大概也就是他可以跟李元霸比比力气。他的力气大到什么程度,演义里有个形象的解释,那就是“力分双牛”。也就是说,两头牛在那边顶角,他过去抓住两只牛的角,双手一分,能够把两头牛给拉开了。这该有多大的力气! 演义里的罗士信跟历史上的开唐名将一对照,我们发现除了名字一样外,其它根本找不到任何共同点。 这个侧面的证据让我更肯定了罗成的原型就是罗士信。 那么历史上的罗士信又是怎么变成了演义中的罗成的呢?我花了很长时间在网上查找资料,总算让我了解的七七八八了。

4、罗成的本名应该是罗诚。 名字名字,中国古人有名有字。出生的时候先有名,等到行成人礼的时候再有字,一般情况下“字”是用来解释“名”的。我用历史上几个有名的人来解释一下。(1) 瑜、瑾都是美玉,所以周瑜字公瑾、而诸葛瑾又恰恰相反字子瑜。(2) 琼也是美玉,所以秦琼字叔宝。 现在给大家出一道题,大家能看出以下几个人,他们的名和字之间的联系吗? 诸葛亮字孔明,曹操字孟德,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鲁肃字子敬。 罗士信的“士信”这两个字是名还是字?这个已经无人知晓了。不过在江湖艺人眼里,像罗士信这样威风凛凛的人物,应该有名有字,那才能和他的主角身份相匹配。“士信”这两个字怎么听怎么该是字(古人通常是一个字的“名”,两个字的“字”,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管夷吾,字仲”),那么就给他取个名吧! 现在第二道问题出来了,如果是你,根据“士信”这个字,你会想到他的名该是哪一个字呢? 诚信诚信,这个“诚”字恐怕可以脱口而出了吧?所以我说,罗成的本名应该是罗诚,“成”与“诚”同音,最初的版本又都是口口相传的,于是罗诚就变成了罗成。 当然不管是罗成,还是罗诚,这个人物是根据罗士信这个原型虚构出来的,确是事实。其实最恰当的说法应该是:姓罗名诚字世信。 如果对于这个结论还有疑义的朋友,请继续看下去。其实在演义的早期版本里面,罗成和罗士信就是同一个人,即时在今天也还是能看到些端倪的。 比如在明人诸圣临《大唐秦王词话》中有“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在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中有一段唱“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在河南坠子《罗成算卦》中也有一段唱“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 显然罗成和罗士信这一对欢喜冤家经历了“罗成即罗士信”、“只有罗成没有罗士信”、“罗成和罗士信分裂成两个人”这样三个阶段。

本文标签: 演义 这个 两个 人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