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投降曹操后最终的结局如何?为何诸葛亮知道后会连连叹息?


历史上真实的徐庶本是默默无闻的一个小人物,要不是诸葛亮的好友,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估计徐庶在历史上都很难留名。徐庶是颍川郡人,出身寒门,于乱世中在荆州避难,因而结识了诸葛亮,成为诸葛亮的好友,刘备驻新野时,徐庶投奔刘备,并在几年之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自认为才高八斗,能够成为诸葛亮的朋友,除了志同道合外,徐庶自然是有些才能的,诸葛亮曾经评价徐庶将来做个太守之类的官是完全可以的。徐庶如果一直跟着刘备,那么他的将来一定会青史留名,可是徐庶作出一个看上去非常合理的选择,在刘备处于最艰难的时刻,选择了投降曹操。

徐庶在刘备于当阳被曹操击败,处于四处逃窜之时,以母亲被曹操俘虏,欲与老母亲团聚的理由,离开了刘备,两汉以孝治国,徐庶的理由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徐庶选择投靠曹操的真实原因真的是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虏吗?我觉得不是。

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姜维,姜维本是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虽然姜维选择投降蜀汉是出于无奈,是上司的不信任,但姜维投降蜀汉后,有的是机会逃回魏国,与母亲相伴,可是他没有,姜维为了自已的理想留在了蜀汉,也没有人骂姜维不孝。

作为一个出身寒门的才子,诸葛亮的好友,徐庶肯定是要做一番事业的,连诸葛亮都想做管仲、乐毅一样的名相名将,而作为志同道合的徐庶,如果一点功名之心也没有,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在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已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大汉帝国的中央政府

相比较而言,刘备只是一个四处奔逃的小军阀,没有地盘,没有实力,空有一番雄心壮志,任何一个正常人,要想从事功名,大多都会选择曹操,机会多,有发展前途,徐庶也不例外,为了自已有所发展,以母亲的名义选择投靠曹操 ,而不是跟着刘备继续四处流浪,而作为正人君子的徐庶,即使是离开,也是当面告知刘备。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被刻画为刘备的首位军师,同时也是一个大孝子,如诸葛亮一般有着神机妙算,同时是被骗到曹营,最终因为母亲的自杀,而终身不为曹操提供一计一谋,围绕着徐庶出现几个典故,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身在曹营心在汉。当然了,这些都是小说家之言,编的,真实的历史上,徐庶除了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外,没有记载为刘备提供什么计谋,也不是军师,甚至在刘备这连职务也没有,同时徐庶也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投降曹操后,基本上没有记录,为什么没有记录,因为徐庶在曹魏基本上就是默默无闻的存在,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在徐庶身上,只知道徐庶在曹丕时代,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官职,负责纠察文武百官上朝的仪容和外表。徐庶之所以在魏国默默无闻,固然因为魏国人才济济,但也有几个原因:

1、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但唯才是举也是需要有名人推荐,就会更快获得重用,像曹操喜爱的谋士郭嘉、荀攸都是荀彧推荐,能够很快进入决策圈,徐庶又没有人推荐他,去投靠曹操也不受重视。

2、徐庶出身寒门。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人才选拔制度,而这个制度说白了就是以出身论英雄,徐庶没有一个好的出身,在魏国自然也就得不到重用。3、徐庶本身才能有限。如果徐庶真有很大的才能,曹魏还是会重用,像贾诩、张辽等人,都是从其它阵营投降过来的,因为他们个人能力突出,还是在曹魏混得非常好,诸葛亮说徐庶将来最多能做个太守,估计也夸耀的意思,正因为能力有限,只能在曹魏做个小官,不过话说回来,御史中丞也不算小了,有一千石俸禄。

许多年以后,诸葛亮在北伐时期,在审问俘虏时不意间问起过去好友的信息,听到徐庶和石韬的待遇后,感叹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魏国这么多人才吗?怎么不重用徐庶和石韬二人呢?很简单,因为诸葛亮觉得他们二人的才能,应该能做到太守之类的二千石的高官,没有想到却不受重用,而诸葛亮这个时候已经是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生杀大权的丞相了。

本文标签: 诸葛亮 没有 母亲 一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