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代的“竹子文明”,古人为什么如此“看重”竹子?


我国古代的文人好像都对竹子情有独钟,从?竹林七贤?再到?松竹梅兰?,所有用竹子形容的人都是君子,是美好的人。这种情况,在汉代的时候,还形成了独特的?竹子文明?。那么,竹子到底有什么魅力受到文人的争相追捧呢?

首先,竹子的生长就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虽然,大家都知道雨后春笋,下过雨后的竹笋会很快破土而出,并且快速长大,成为成熟的竹子。但竹子在地下蛰伏的时间更长,为了将来有更大的能量一飞冲天,竹子会在黑暗的土里使劲吸取营养,扩展根系,尽力沉淀自己。然后,待能量足够,破土而出。所以,这种厚积薄发的沉稳性格就会受到文人的称赞和追捧。

而且,竹子的竹竿永远是笔直地朝向天空。这种特质在古代经常郁郁不得志的文人看来,就像不为权贵折腰的自己,是有气节的,高贵的物种。所以,文人经常用竹子来表达自己不屈服的高贵品格。

另外,竹子是全身都有用的植物。竹笋可以用来吃,竹竿柔韧性很好很结实,可以用来制作家具等。而且,竹子韧性好这一特性,也被文人墨客大肆赞扬,他们认为做人也应该这样,不要轻易被折断,不能轻易被苦难打败。

众所周知,古代的文人经常以物明志,来表达自己内心无法明说的苦痛。而最常常使他们难过的就是,寒窗苦读却得不到重用。不然就是昏君无能,奸臣当道,自己清清白白却被排挤。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不能直接批判昏君奸臣,但是可以用其他方法来抒发自己的苦闷。于是,松竹梅兰等同样坚韧不肯低头的植物,就被赋予了君子的品格,作为他们的感情寄托。

本文标签: 文人 自己 可以用 经常 就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