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末民初改称呼的历史故事


中华民国成立后,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

“中华”二字是民族与国家的象征。

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前一天)人们摘下“大清门”匾,将“中华门”匾悬挂起来。

中华门匾是黑底白字横式,长宽比约为2比1,上面“中华门”三个字很大。

在更换匾额时还有一个小故事,流传颇广:说是辛亥革命胜利,清帝退位,中华民国 *** 决定将大清门改称“中华门”。

在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前一天,即1912

年10月9日清晨,人们将刻有“大清门”三字的旧匾额取下,准备翻过来用其背面刻字,却发现匾额背后已有“大明门”三字。

原来两百多年前的先人们也有同样

的想法,清朝更名“大清门”时,就利用了匾额背面。

于是民国 *** 又赶制了一块匾额,“中华门”三字由时任京兆尹王冶秋书写。

本文标签: 中华 匾额 人们 辛亥革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