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在手——山西游学(双林寺、五平遥古城)

按当地人的说法,逛完平遥古城要三天,而我们只有一天,准确的说是半天多,因为下午还有双林寺要逛。于是一大早就起来聚了聚。还好我住在古城的客栈里。出门的时候已经在古城了,清晨的古城渐渐苏醒。

平遥古城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年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县城的风貌。也是中国汉族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城。有一座高达10米的古城墙,呈正方形环绕着整个古城。整个城墙一圈6公里多。墙上,宽的6米多,窄的地方2米多。整个城市有六个门,一个在北边,一个在南边,两个在东边,两个在西边。每个城门都建有厚重的门瓮,城墙上散布着许多瞭望塔和角楼,用于换班或观察敌情。

古城春秋时属晋国,战国时属赵国。直到明初,洪武为了保卫外国人修建的城墙,对原有城墙进行了三年的扩建和修缮。后来历代对城墙进行加厚修缮,使得古城墙越来越厚,屹立不倒,将平遥县城分为城内城外两个世界。

古城内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如平遥县衙、日升昌记、文庙、清虚观、城隍庙等建筑,都保存得较为完整。

从城墙上下来,穿过灵兴门就是文庙,也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它建于唐朝贞观初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孔庙。

文庙为南北中轴线的四进院落结构,从凌星门进入,沿中轴线经过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静逸亭、尊经阁。里面的大成殿是金大鼎三年重修的,至今还保持着原貌。很多人都是在大成殿前索要祈福卡,然后挂在大殿前或侧面的祈福墙上。有人祈祷安康,当然也要学习工作。毕竟这里是孔庙。

过了大成殿,经龙门可达明伦殿,这里是学官的主要学习场所,也是孔子和儒家思想中灌输君臣父子尊卑等人伦关系的殿堂。

再往前走,就到了静宜阁。亭前有一座徐继畲的雕像。只有雕像下面的名字是中文的,其余都是英文的。我不理解这位晚清学者。应该知道的人不会太多,所以我也不会只给外国人解释。

徐继畲有东方伽利略的称号,山西五台人。道光六年考取秀才。他曾任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总理衙门大臣,是第一位掌管文同博物馆事务的大臣。但他因与朝廷官员处事方式不一致而被弹劾,官职也降了。咸丰在平遥任潮汕书院院长六年,致力于学术研究。

静宜阁主要用于祭天。始建于明朝嘉靖二十年,但于1943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的静宜阁是后来从山西南部迁来的。敬一亭中的“一”出自《淮南子·颜泉训》中的“一即一,万物之本,无敌之道”,古人对万物统一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比如佛教是必经之路,历代禅师也一直教导修行者“是或否”,但很难理解透彻。

出了文庙,去了平遥县衙,位于古城中心,建于北魏。它是中国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厅堂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县衙。整个县衙内部主从结构合理,从中可以看到县太爷的日常生活路线,以及小休闲花园。县衙最后一栋楼里还有一座大仙楼,是元代唯一的建筑。从县政府走出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人民会堂前的法庭表演。很多人看了,不知道是什么案子,也不知道是谁当官。

平遥古城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清道光三年成立的日升昌银行,就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第一家。它曾经操纵着整个清朝的经济命脉,分号遍布中国30多个城市,还有欧美、东南亚等国家。真的可以用“连接世界”来形容。还有城隍庙,建于明朝洪武初年。它以黄成大雄宝殿为中心,由曹流楼、土地殿、早君殿和财神庙四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至今保存完好。

进入城隍庙后,会有一块石头铺成“敢进”大门。敢上手才能上城隍庙正殿。有意思的是,大门前的对联上写着“敢出敢进,无所求。”

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拜的重要神灵。大部分都是由对当地人民有贡献的名臣大侠扮演的。他们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中被认为是保护城市的神。所以,人不能没有信仰,这与鬼神无关,而是最有效的安身立命之道。

除了一些历史遗迹和古建筑,还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店和许多当地居民在这里与古城和谐相处。似乎时代的变迁与他们无关,只是他们换了衣服换了电器,日子还是那样。

午饭后,我们回到客栈收拾行李。我们在和煦的阳光下慵懒地吃了些水果,然后带着行李在古城外墙漫步,享受最后的土坯。然后我们上了中巴车,往双林寺方向开。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因金朝都城在此,故称中都寺。然而,无法核实该寺庙是何时建立的。但现存的北宋石碑上有一行写着“武平二年重修庙”。武平是北齐的国号。既然是重建的,那肯定是更早的时候建立的。即使从北齐开始,到现在也有1400多年了。从北齐一直到宋代,中都寺改名为双林寺。这幅《林爽》取自释迦牟尼佛涅槃时的场景。因佛陀死在古天竺城波斯蒂河边的两株沙罗树之间,两株树四面开白花,称为“死时双林”。

双林寺自宋代以来历经风雨灾害,至元末十分破败。后来的朝代都进行过修缮,所以现在庙里的建筑都是明清时期的。寺庙总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沿南北轴线有十座寺庙,格局对称。寺庙的山墙四周有石梯,沿着山墙可以把寺庙围起来。这应该是为了方便过去巡逻而建立的。在中国的寺庙建筑风格中,这种带巡山墙的方式应该是很少见的。

寺庙很安静,一是这里没有僧人修行,二是初冬不是旅游旺季。虽然没有以往的香客聚集,却增添了一份宁静感。寺庙里最珍贵的是各种殿堂里的彩塑。这里有1500多尊大大小小的雕像,最大的有三米多高,最小的有十厘米左右。在各个大厅里,散落着佛教仪式或佛教故事的场景。这些雕像基本上非常逼真,形神兼备。它们是我国彩绘泥塑的瑰宝,能完整保存至今,弥足珍贵。可惜大雄宝殿侧墙上的明代壁画相当斑驳,只留下轮廓依稀可辨。

在寺庙的院子里,还有一棵槐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树高11米,树干是空的。在两米多的距离上分成两个分支,两个都枝繁叶茂,一望无际。加上这棵唐代种植的老槐树和几名兢兢业业的保安,他们在守护着这座古寺。不仅有人感叹:风景也需要人工努力。

告别双林寺,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一群人上了中巴,一路到了灵石县。今晚他们不会和队里的兄弟们一起吃饭了,因为一个和我学过一段时间录音的音乐人从左权县坐车来看我,约好了一起吃饭。其实他中午就到了平遥,只是怕打扰我的行程。他逛了一圈平遥古城,先去灵石县等我。

这位音乐家的名字叫李飞,但我真的不记得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我一起学习电脑音乐的。我只记得他是一个很用心的人,只是在录音方面基础不是很扎实,但是很热情。这次在山西读书正好可以碰到他。

到达灵石后,我安顿下来,稍微收拾了一下,然后下楼去见李飞,去一家火锅店吃晚饭。席间,我了解到李飞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和李飞的工作经历,我想拍摄一部名为《我是音乐家》的纪录片。也许这部纪录片与音乐本身无关,更多的是让人们了解音乐人的心路历程,以及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但。

跟李飞说再见,告诉他回来的路上要小心,然后走回酒店。今晚的风不是很冷。不知道是因为习惯了温度,还是因为从太原出发后一直往南走。然而,接下来的行程将转向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