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英事迹

91岁公开慰安妇身份

姜伟勋的母亲周芬英披露自己的“慰安妇”身份,还得从四年前说起。“今天的报纸上刊登了南京唯一活着的‘慰安妇’证人去世的消息。太可惜了!”2007年4月26日上午9点多,如皋市白蒲镇的邮递员将一份当天的《扬子晚报》交给了姜伟勋。“荀儿,谁死了?”坐在家门口的周芬英问儿子。周芬英91岁,花白的头发扎成一束。由于双目失明,身体“隐隐作痛”,老人步子虽小,但听力好,记忆力强,思维清晰,说话条理清楚。周芬英家四代五口人。她与儿子、孙子、孙女和曾孙女住在一起。周芬英一家勤劳朴实,与邻居和睦相处,一直过着清贫节俭的生活。姜伟勋迅速翻开报纸,一篇题为《慰安妇活着的见证者雷之死》的报道映入眼帘。“妈妈,一个叫雷的‘慰安妇’在南京离开了。她生前控诉日军暴行,赢得社会尊重和支持。”姜伟勋干净利落地回答。已经66岁的姜伟勋在20多年前的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左眼(后来装了假眼球)。他对母亲百般孝顺,是出了名的孝子。“来,告诉妈妈!”周芬英仰面躺着,闭着眼睛,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周芬英一生都在受苦。牺牲了几年,前夫嫁给了前夫。直到28岁,她才生下独子姜伟勋。姜伟勋的父亲早逝,他由一个坚强的守寡母亲带大。姜伟勋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着:“雷桂英,南京唯一公开承认自己是‘慰安妇’的受害者,因突发脑溢血入院三天后,于昨天下午3点12在江苏省中医院去世,享年79岁...活着的‘慰安妇’越来越少,雷本身就是控诉日军暴行的铁证。雷面对过去的屈辱,勇于站出来指证日军暴行,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支持...雷的死也意味着南京“慰安妇”唯一活着的见证人的消失。据报道,南京和其他地区仍有一些老人过去有'慰安妇'的经历,但在接受专家调查时,他们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雷桂英生前挺身作证的勇敢行为,也构成了中日两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一部分……”听着,周芬英在濒临衰竭的“春眼”里流下浑浊的泪水。她的嘴颤抖着,鼻子抽动着,粗鲁地大哭起来。“妈,你怎么了?”疑惑中,姜伟勋赶紧把母亲抱到床上,倒了一碗水。大约半个小时后,我妈平静了一点。她脸红了,说:“薰儿,你妈妈也是慰安妇……”“你是慰安妇吗?”姜伟勋一开始愣住了,但他很快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停地安慰妈妈:“妈妈,你受苦了,这不是你的错,这是魔鬼干的禽兽事……”说话间,母子俩泪流满面。“4月27日,日本最高法院对中国劳工和‘慰安妇’提起的两起诉讼作出终审判决。在这两起诉讼中,来自中国的原告和受害者家属共198人,他们要求日本政府赔偿约19亿日元(1美元约合118日元)。对于这两起诉讼,东京地方法院和高等法院的一、二审判决均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原告的中国诉讼请求。日本最高法院仍然判决原告败诉。”4月29日,周芬英从农村有线广播里听到消息后,敲了敲拐杖:“熏儿,我是‘慰安妇’的活证人,你背着我去作证!”“妈妈,我们全家都支持你!”姜维勋钦佩他母亲的义举。5月初,受母亲委托,他向如皋市司法局、如皋市妇联、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江苏省社科院公开了母亲的“慰安妇”身份,希望有关专家前来调查核实,并提供法律帮助。”烈士周芬英是‘慰安妇’!“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全村。冷静下来的村民说,周老太的不幸令人同情。她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上一页悲泣的受害者和见证者。老人直面过去,揭露真相的勇气令人钦佩。我们支持她!

保存历史

周芬英勇敢公开“慰安妇”身份的爆炸性新闻像闪电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周芬英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广泛赞誉。很多网友对周芬英的行为进行了评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为老人的勇气而感动,为中国的苦难而痛心,为日本人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而愤怒。——向周芬英老人及其家人的勇气致敬!我们需要保留更多珍贵的史料,向世界反驳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我鼻子酸酸的鞠躬向伟大的中国母亲周芬英致敬!我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吗?有捐钱的地方吗?我想尽我的一份力量来拯救我伟大的母亲。这是我们民族和国家永远不能忘记的耻辱!记住这种耻辱,不仅仅是谁给的,更要记住为什么要遭受这种耻辱,因为我们曾经是弱者!只有强者才能永远傲然挺立。——向伟大的中国妇女和伟大勇敢的中国母亲致敬。只有建设我们的祖国,强大我们的国家,我们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2007年5月8日下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副会长孙赶到周芬英家中调查核实,并表示有压倒性的证据证明日军在白蒲镇设立了“慰安所”,周芬英是“慰安妇”制度的受害者,这一点不容否认。他对这位勇敢站出来揭露那段历史的老人表示非常敬佩。他委托周的家人好好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老人在雷死后成为江苏公开“慰安妇”身份的唯一活着的见证者,他对周芬英老人心存敬畏。他说:“周芬英的存在,保存了一段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活教材。同时也是对否认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响亮而有力的回击。”和孙一起来考察认证的南京民间抗战史料陈列馆馆长吴贤斌拿出一个日军留在他收藏中的避孕套,问周芬英老人有没有见过。摸过之后,周芬英肯定地说:“当年我用的就是这个,每次被欺负都要用。”吴贤斌说:“周大妈的‘慰安妇’身份已经确定,日军当年对她犯下的暴行毫无疑问。”吴贤斌还指出,当时对于士兵在“慰安所”发泄兽欲有详细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必须使用避孕套,以预防传染病。如果有人不使用,被发现后会受到严厉处罚。

5月9日上午,江苏南通某医院派专车将周芬英老人送到医院做全面检查。医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万以信被周芬英老人的勇敢行为深深感动,对老人挺身而出指证日军暴行的行为表示钦佩。他认为这样一个活着的证人应该受到很好的保护,他的病应该得到很好的治疗。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王明明陪着老人去各个科室检查。专家证实,周芬英的眼睛已经没有复明的希望;盆腔内有一个包子那么大的肿瘤,压迫膀胱,导致老人常年胃胀,排尿困难。幸运的是,肿瘤是良性的。此外,老年人阴道炎较为严重,常使老年人感到下体“隐隐作痛”。医院为老人制定了更详细的治疗方案。5月10日下午,一群省城的客人来到周芬英家。他们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朱馆长在给周芬英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时,还破例向周芬英赠送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明书》,这份证明书原本只发给南京市民。因此,周芬英成为外籍幸存者“首例”,获得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援助协会的终身援助。朱馆长握着周芬英老人的手说:“夫人,省领导很关心您,省史学界反响很大。你太厉害了!”如果拿到这个证书,以后每个月都会得到一定数额的资助,协会也会为以后的医疗费用提供资助。“5月11日,根据周芬英的申请,如皋市公证处公证员钱俊华、朱华,扬子晚报摄影记者蔡家华、记者苗丽艳等四人来到周芬英家中,对周芬英的‘慰安妇’身份以及其关于侵华日军在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设立‘慰安所’的陈述进行证据保全。公证员制作了公证书和谈话笔录,全程录音,制作了两张光盘。确认谈话笔录无误后,周芬英郑重按下了指纹。周芬英的不幸牵动人心。短短几个月,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爱的暖流滋润了她的心田。吉林省文联、如皋市司法局、如皋市妇联、如皋市白蒲镇红十字会、如皋市白蒲镇蒲西小学在捐款的同时对老人给予了高度赞扬。8月中旬,当姜伟勋收到一位名叫杨丽华的女士寄来的200元钱时,他无法平静。是的,一个出生在祖国首都的北京人,可以把自己的血汗钱汇给千里之外的普通农民家庭。他怎么能不激动呢?他立刻抓起一支秃笔,歪歪斜斜地写下回信,浓缩成一句话:“谢谢!谢谢谢谢所有关心我们的好心人。祝好人一生平安!我会好好照顾我妈妈的!"

取证困难

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照顾,给了周芬英老人一生中最大的安慰。但是,日军给我们带来的身体伤害和精神创伤是永远无法抹去的。“鬼子惯着我,就这么算了?有逻辑的地方吗?至少给我道个歉!”2007年5月的最后几天,周芬英一直在唠叨这个话题。母亲的不幸刺痛了姜伟勋的心。那段时间,他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咽不下这口气。姜伟勋咨询如皋市司法局后得知,根据国际法常用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委托律师起诉日本政府,要求侵略者道歉并赔偿损失。一个闷热的夜晚,姜伟勋陪着母亲在他们家门前乘凉,母子二人窃窃私语。“荀儿,话已经说了。我们以后怎么办?”母亲试探地问儿子。“妈妈,你还不知道你儿子的脾气呢。你宁折不弯!”姜伟勋回答。“你敢,我没白养你,那就告鬼子去!”周芬英显得有些激动。“妈妈,我支持你!”姜伟勋握着母亲的手说:“只要你能坚持住,我就背着你去取证,把你告上法庭!”12年6月的一天凌晨,姜伟勋背着母亲骑着租来的人力三轮车,母子俩踏上了艰难的取证之路。“薰儿,你先去镇上找找当年的‘中兴宾馆’,那是鬼子作恶的地方!”在母亲的带领下,他们第一次来到了白蒲镇。那些年去过“慰安所”的79岁老人程老钱,住在浦西村31组。在他的带领下,姜伟勋背着母亲穿过狭窄的老街,停在一处青砖院墙旁。程老汉指着门牌号为“1石家巷”的住户说:“这个地方就是原来的中兴宾馆。日本人当年在这里设了慰安所,后来拆了建了现在的房子。”得知周芬英父子在寻找“慰安所”旧址,住在附近的87岁老奶奶许作证:“日军侵占白蒲时我刚满17岁。我家离‘慰安所’很近,父母把我藏在家里。我不敢踏出门槛,幸免于被魔鬼发现。”邓老人回忆说,日军在白蒲横行的时候,他还小,受到魔鬼的威胁。他和家人把稻草送到“慰安所”给魔鬼做饭取暖。他看到“慰安所”里有十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张大木床...姜伟勋逐一记下证人证言,并要求证人在证言上按手印。母亲被日军俘虏时,当地可能有人见过,可能还有目击者活着。找到这份证人证言材料很重要。姜伟勋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在当地寻找当时的目击者。但是,事情发生了变化,取证变得异常困难。“妈妈,上车吧,总会有希望的!”姜伟勋把母亲抱上车,车子在狭窄的小道上颠簸。母子俩在白蒲镇的大街小巷跑了10多天,还是没有消息。就在母子俩不知所措的时候,有一天,姜伟勋瞥见一个卖豆制品的农民骑着三轮车沿街叫卖,车上背着一个小喇叭,引得不少人围观。他灵机一动,不妨一试。第二天,他带着他的母亲,背着一个扩音器。扩音器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寻找69年前日军俘虏‘慰安妇’的亲历者——寻找你》。真是“铁鞋无处寻,不费吹灰之力得”。母子俩很快在白蒲镇附近找到了82岁的严锦春。颜老道:“我从前是周姐姐的邻居。当年我亲眼看见鬼子把周姐姐和她嫂子抓走了……”于是严锦春口述,姜伟勋现场整理了一位证人的证人证言。

7月2日,姜伟勋携带母亲到如皋市党史办取证。当党史办党史科科长、民史学者李亚萍目睹蒋伟勋背着母亲跨过石阶走进院子时,他赶紧上前搀扶老人进了办公室。经查阅史料记载,李亚萍确认“如皋沦陷于1938年3月19日,当时有日军守军盘踞在白蒲镇,周芬英老人回忆她和小姑被当作‘慰安妇’的时间是1938年3月23日,两者相符。”此外,李亚萍还向他们提供了日军在白蒲镇设立“慰安所”的一些证据。母亲和儿子一次又一次地相互感谢。

2007年7月7日是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周芬英和广西桂林有着同样“慰安妇”经历的魏少兰老人,被新闻媒体用专车带到了南京。那天,南京下着雨,车在去唐山的路上。下车后,姜伟勋背着母亲,魏少兰在儿子的搀扶下,跨过满是积水的山路,走上十几级台阶,将一束鲜花摆放在不久后去世的“慰安妇”雷墓前。两位老人携手许下心愿:“姐姐,安息吧,我们会继续完成你的心愿!””姜伟勋哽咽着向酒泉的母亲雷保证:“让日本人向受害者道歉,正义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在南京,姜伟勋和母亲详细询问了魏少兰当年的受害情况。当魏少兰含泪吐露被偷拍裸照、拔阴毛、强行口交的细节与周芬英的经历基本一致时,姜伟勋迅速按下录音键,获得了这份难得的证据。

7月7日同一天,另一幅油画《前赴后继》被添加到上海的中国慰安妇资料馆。画面中,周芬英老人坐在椅子上,背对天空,一脸愁容,手里紧紧握着雷的遗像。画的右边是两行小字:“南京慰安妇唯一活着的见证者雷4月底病逝,为此而感动,故如皋90岁老人周芬英勇敢地站了出来……”和其他词。据档案馆负责人介绍,这是著名油画家刘大红的作品,很有意义。5438年6月至2007年2月,吉林省著名作家曹宝明根据周芬英口述写成了《慰安妇调查笔记》一书,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有65438万字,77张图。周芬英的血泪控诉令人震惊,日军的惨无人道暴行令人发指。这本书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记录日本侵华历史的警示读物。周芬英母子花了1多年,东奔西跑,历尽艰辛,收集了几十份证据材料,很多证据材料已经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证据链。2008年6月初,周芬英母子向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申请:1。委托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法律顾问朱妙春主任律师接手周芬英对日索赔诉讼案;第二,合法授权周芬英的后人将来代表老人申诉;3.日本法庭开庭时,受周芬英委托,姜伟勋可以出庭作证;4.向委托律师提交相关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和证据保全材料。没想到,两个月后,周芬英病重去世。临终前,她拉着姜伟勋的手说:“我走了。你必须为我乞求一个解释。我到死也不会满足。”姜伟勋哭得死去活来,他不住地点头:“妈,你放心去吧,你儿子会为你讨回公道的!”“接下来的日子里,姜伟勋四处奔波,收集了很多证据材料...2011春节刚过,姜伟勋就收到了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志良教授的来信。苏教授表示,近期将和律师一起去姜伟勋家办理相关手续,然后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提起诉讼……”那段历史黑暗而痛苦,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历史教训。现在如果中国有更多被‘慰安妇’羞辱过的女性站出来揭露那段屈辱的历史,还怕日本人否定历史吗?"采访结束时,姜伟勋悲愤难抑:"国耻、家仇难消,此辱难平。为了讨个说法,安慰一下天上的母亲,我会毫不犹豫地和律师一起去东京法院。"

经常感动已故丈夫的“烈士证”在家中去世。

因为日军的屈辱,周芬英留下了腹胀的根源——经常要小便,蹲几个小时也尿不出来,一生病痛缠身。每天天一亮,家里人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大部分老人都已经待在厕所里了。南通瑞慈医院通过本报报道得知周芬英老人的病情后,立即带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医生在老人的盆腔内发现一个包子大小的肿瘤,盆腔内有积液,压迫膀胱。后来专家诊断为“盆腔肿瘤晚期”,决定为老人免费治疗。但由于老人病情恶化,疼痛无法治愈。老人的儿子姜伟勋流着泪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多方打听老人的治疗情况,但都没有效果。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妈去世前一两个月,人瘦得皮包骨头,后来连一点饭都吃不下。他们每天只能靠喝水来维持生命。老母亲醒着的时候,常常拿出已故丈夫倪金成的《烈士证明书》,默默地摸着。好像有说不完的回忆。老人于7月6日上午9点在房间去世,没有留下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