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汉字是什么?

中国最早的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王巴旦”、“殷琦”,写在商代的龟甲、兽骨上。65438+是2009年底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发现的,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晚期(14 ~ 11世纪)皇室刻(或写)在龟甲、兽骨上用于占卜的文字。商朝灭亡,周朝兴起后,甲骨文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是中国发现的比较完整的古文字体系。甲骨文是古董商和铭文师在1898鉴定出来的。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龟甲和兽骨。加上其他地方零星收集,至今已收集10万余篇,其中单篇最长100余字,可见应用文的雏形。(摘自《应用写作》第3期1992《应用写作的原型——甲骨文》)。

关于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个叫王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官员。有一次,他看到一种叫龙骨的中药,觉得很奇怪,就翻看了渣滓。没想到上面还有看似字面的图案。于是他买了所有的龙骨,发现每个龙骨都有相似的花纹。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发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和哺乳动物的甲骨文,所以人们把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们的学科叫做“甲骨”。

在总共65438+万片有文字的甲骨中,有5000多个不同的文字和图形,其中约1000个文字已被识别。

甲骨文中约有27%的形声字,说明甲骨文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带有图案符号的动物甲骨文瞬间(资料照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被视为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被视为汉字的一种文字,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文琪、龟甲或龟甲兽骨。甲骨文是非常重要的古文字材料。大多数甲骨文是在殷墟发现的。殷墟是著名的殷商遗址,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这里曾是殷商晚期中央王朝的都城所在地,故称殷墟。这些甲骨文基本上是商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商统治者迷信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会不会下雨,庄稼会不会有好收成,战争会不会有胜利,要给鬼神祭祀什么,以生育、疾病、做梦等事情来占卜,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好坏。占卜用的材料主要是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在甲骨背面挖或钻一些小坑,用来占卜。这种小坑被甲骨文专家称为“钻”。占卜时加热这些小坑,导致甲骨表面出现裂纹。这种裂缝被称为“预兆”。甲骨文中的“卜”字就像一个符号。从事占卜的人根据占卜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根据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中文书写系统。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中,字数已达4000字左右。其中有大量的能指、象形字、会意字,还有很多象形字。这些文字在外观上与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但从构词法来看,两者基本相同。

目前约有654.38+0.5万片甲骨,4500余字。这些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习俗,还包括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中识别的约1500个字来看,已经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物、转注、借字”的方法,显示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年~公元前10年)以龟甲和兽骨为基础的文献。这是已知中文文献的最早形式。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以前被称为文琪、甲骨文、甲骨文、龟版、殷墟等。现在它们通常被称为甲骨文。由于迷信,商周帝王用龟甲(常见于龟甲)或兽骨(常见于牛肩胛骨)占卜,然后雕刻占卜的相关事项(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卜内容、占卜结果、验证等。)在甲骨文上,并由皇家历史学家作为档案材料保存下来(见甲骨文档案)。除了卜辞以外,甲骨文的供品中也有一些令人难忘的铭文。甲骨文的贡献涵盖了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国家、世系、家族、人物、官员、征服、监狱、农业、畜牧业、狩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出生、灾难等。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是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是殷商时期流传的一种书迹。内容是一篇甲骨文,记录了从盘庚迁徙到纣王的270年,是最早的书迹。殷商有三个特点,即信史、饮酒、崇鬼神;正因为如此,这些决定了捕鱼、征服、农业等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被重新发现,成为研究中国文字的重要资料。

商代笔墨精良,书体因雕版而薄而尖,有刀锋之趣。受文风兴衰的影响,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下面介绍。

殷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一、辉煌时期:

从盘庚到武定,一百年左右,受武定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大壮阔,是甲骨文书法的极致。一般来说,笔圆而尖,富于变化,无论胖瘦,都极富朝气。

第二,我衷心希望:

从祖庚到祖甲,大约用了四十年。两人都算得上圣王。这一时期的书法只是苍劲有力,大体上继承了前代的风格,墨守成规,鲜有新造,但没有前代那样苍劲豪放。

第三,颓废时期:

Suan信来到康定已经十四年了。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殷代文风衰微之秋。虽然还是有不少工整的书,但是段落错落有致,不那么规整,有些幼稚混乱,加上错别字的数量也不少见。

第四,陡峭期:

从武夷山到丁,大约用了十七年时间。武文丁立志恢复武定时代的雄浑,书法风格变得苍劲有力,呈现出年轻化的气息。在纤细的笔触中,有一种非常强烈的风格。

动词 (verb的缩写)严格期限:

从第一次到帝辛,大约89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略接近二期;长度加长,谨小慎微,没有颓废之症,缺乏英姿。

甲骨文上的细字也受刀雕的影响。在占卜中,“是”或“否”常刻在龟甲中央纵线的两侧,从中线向左右书写,所以两边对称和谐,具有对称之美。并且刻制后的大小字都用笔墨填色,或者正反面都用朱墨填色,更具艺术性,堪称书籍史上的奇迹。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