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广化寺塔的历史记载

广化寺始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这里原来是盖房子的地方,路征的三个兄弟,一个城市的儒者,讲学。路征三兄弟被称为“南湖三先生”。后来,一位金仙禅师到此修行。郑氏三兄弟受禅师影响,选择陆为庵,取名“进贤寺”,又称“进贤院”,是广化寺的前身。隋开帝九年(公元598年),天台山无量禅师集资扩建为“金仙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智延长老被召入宫讲四分法,听说无量禅师正在念诵火焰杯。因灵冲白泉事件,宗瑞赐寺名“灵岩寺”,由大书法家刘公权题写,成为八闽一大丛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更名为“广化寺”。广化寺左侧矗立着一座建于宋干道(1165)元年前的释迦牟尼佛塔。塔是一个亭子状的石头结构,有五个八角形,高约30米。塔室中空,顶部为沉箱,内壁嵌有石阶,可登于各层塔门外。一楼两边开门,其余设佛龛;大门两侧的罗汉浮雕栩栩如生。二楼至五楼,四面开门,四面设佛龛;门边雕刻的金刚武士威严,龛旁浮雕观音菩萨,富贵慈祥。各层楼的塔檐都在飞。屋檐下有浮雕凤凰、双头羽人、飞翔音乐会、奇花异草三层,工艺精湛,艺术水平很高。它们是研究宋代建筑、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罗在《中国古塔》中说,塔的须弥和栏杆是独一无二的。须弥山腰部分雕有狮滚绣球、牡丹花等图案,造型极为精美。.....特别是须弥山塔周围的栏杆都不一样。不采用哨柱和桁架栏杆的组合,而是采用波浪和云彩图案连接的下部短栏杆,使厚重的塔基础更加轻盈。“释迦牟尼的佛塔浮雕,展现了宋代中国石雕艺术的精髓。塔的建筑结构也比较特别,如顶部的瓜形倚柱和柱间的铺砌,塔拱做成一叉一降,加一叉一降,四跃七铺的形式,只有敦煌16窟的壁画才有。佛塔人物浮雕中有许多“密宗”图像,为研究宋代密宗佛教在东南沿海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塔内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古人的碑刻和墨书,显示了古人来此抒怀时出行的风雅。虽然广化寺几经沉浮,但这座塔依然如故,保存至今,堪称奇迹。1961年,此塔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广化寺的顶峰,下辖10院落和120寺庙,檐与檐相互摩擦,宏伟的建筑层出不穷,山门熙熙攘攘,香客如云。明代入土的赵忠有诗说:“禅学一派由溪转,寂声隔林闻。灵岩120寺,多少塔晚锁。“是当时南山广化寺盛况的写照。后来几经废除,只剩下清乾隆年间的岳峰寺和普门庵。目前,广化寺保留的部分主体建筑是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的。上世纪80年代初,得益于海外华人的热心捐助,广化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千年寺获得了巨大成功。1981春节期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来到普普视察广化寺修缮工程,亲笔书写了“庄严国土,幸福深情”八个瑰丽大字和“万德庄严”匾额,为这座千年古刹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