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鼎盛时期,曾经在安史之乱攻占长安,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因为后来吐蕃统治阶级之间出现矛盾,而且愈演愈烈,导致吐蕃分裂。再加上吐蕃多次对外发动战争,国家已经是民不聊生,兵不血刃,内部各部落蠢蠢欲动,水深火热,外部更是被唐朝的士兵伤得很重。最终,奴民起义宣告了吐蕃命运的彻底灭亡。

首先,朝代更替就像四季变化一样不同。与繁荣昌盛的唐朝一样,新边疆吐蕃也难逃历史的车辙。吐蕃虽然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其力量不可小觑。公元618年至842年,吐蕃逐渐发展成熟,甚至能够与唐朝抗衡。安史之乱后,唐朝经历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历史割据,唐玄宗被迫逃离长安。由于藩镇割据的局面,大部分兵力都被抽调去平息内乱,于是吐蕃借此机会对大唐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可以说是长驱直入,最终凭借吐蕃的势力占领了长安。

然后当时吐蕃虽然势不可挡,但由于内外双重夹击,还是难逃一死。吐蕃是一个分散民族部落的大家族,内乱在所难免。再加上吐蕃长期对外战争,早已四面受敌,各国都想动。当时东方有唐朝,西方有阿拉伯帝国,南方有印度,北方有回纥。即使吐蕃有无穷的魔力,也无法对抗这四个强大的外敌。最后在一系列的战斗中,吐蕃军队严重受挫,百姓被困。这种情况也注定了吐蕃的命运。公元801年,唐军在四川威州彻底终结吐蕃。

那么吐蕃走向灭亡的原因除了外部因素,更多的是内部原因。当时佛教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各个朝代,各个世代,所以很多人都跑到寺庙里去当喇嘛,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吐蕃人口的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吐蕃内部体制的问题。吐蕃是奴隶国家,但是奴隶数量太多,所以最后一次奴隶平民大起义导致了吐蕃的灭亡。

最后在多重原因的打击下,吐蕃人数量减少,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