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有哪些?

卡拉焦·莱哈

卡拉焦勒哈是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广泛流传于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区。

卡拉焦·勒哈是哈萨克语,意为“黑马”。哈萨克有句古谚:“歌和马是哈萨克斯坦的两翼”。马是哈萨克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伙伴,“黑走马”是马中尤物。它的形象雄浑威严,通体亮黑色,行走步伐稳健有力,体态优美,蹄声如铿锵之鼓。骑着黑马就像进入了一个艺术境界。人们在跳舞,马也在跳舞。由此形成了以卡拉焦·勒哈命名的同名民间舞蹈和音乐。

鹰舞是哈萨克族的一种典型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阿勒泰地区的阿别坦乡和布尔津地区。

长期以来,除了放牧,狩猎也是哈萨克族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猎鹰是猎人在狩猎中最亲密的伙伴。一只好的猎鹰可以用来捕捉羚羊、兔子、狼和狐狸。所以哈萨克人对鹰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爱。养鹰和训练鹰不仅是谋生的技能,而且被认为是男人最好的娱乐,是坚韧和果断性格的主要标志。哈萨克族中有许多赞美猎鹰的诗歌和音乐,《鹰舞》是用舞蹈表现山鹰勇敢无畏形象的代表作品。

“熊舞”在哈萨克语中称为“阿育比依”,流传于托里地区的哈萨克族中。托里的哈萨克族属于克烈部落,原本游牧在阿勒泰地区。清朝同治年间,也就是公元1862年以后,一部分从阿勒泰迁到托里。现在托里有熊舞,阿勒泰也有熊舞,说明这种舞蹈本来就是克烈部落的传统舞蹈。但托里的熊舞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独特的风格。

雷姆哈萨克族自治县流行“到达拐角处”。

善于歌舞的哈萨克族结合牧区的生活和劳动生产,创造了许多雄健优美的动物性舞蹈。其中鹰、马、羊、熊最具代表性,它们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鹰是神圣的象征,马、羊是日常生活的避难所和庇护所,熊被视为贪婪和欺骗的典型。虽然各种动物类舞蹈因表演者的理解和表现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但总体上看,都有着逼真的模拟神灵、生动的形象和奔放的舞蹈动作;,挫折和强大的* * *有特点。

到达角落是一种模拟山羊形状的舞蹈,通常在节日聚会当天表演。

滚轴毡舞

“毡舞”是一种流传很广的哈萨克族女子舞蹈,流传于伊犁、阿勒泰、塔城、雷姆、巴里坤、乌市等哈萨克族聚居区。

哈萨克族长期从事畜牧业,过着游牧生活。在那种特殊的环境下,哈萨克族妇女承担着繁重的家务,如烧茶、做饭、挤奶、剥米、剪羊毛、卷毡、捻线、织布、刺绣等。他们用灵巧的双手装饰着毡房,美化着生活,一年四季忙碌着,在牧民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当节日期间哈萨克族牧民聚在一起载歌载舞时,勤劳能干的妇女们自然会将自己最熟悉的劳动动作即兴融入舞蹈表演中。然后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和改进,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表现劳动和草原生活的舞蹈,这就是滚毡舞、挤奶舞、刺绣舞、剪毛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这些舞蹈在民间也被统称为“劳动舞”。

挤奶舞

“挤奶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一种,广泛流传于哈萨克族聚居区。舞蹈展示了哈萨克族妇女制作奶茶的全过程,从挤奶、搅拌牛奶……到奉上奶茶。主要由女性表演。舞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将劳动过程融入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并在表演中即兴发挥,使之成为独具草原特色的哈萨克族民间舞蹈。

刺绣舞蹈

“绣花舞”是哈萨克族劳动舞蹈的一种,表现了哈萨克族妇女在繁忙的生产劳动中,精心绣制各种精美的服饰和装饰品,以美化生活。舞蹈动作比较简单,都是围绕刺绣的过程来进行的,比如“捻线”、“排线”、“穿针”、“绣花”、“梳头”、“照镜子”,比较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