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历史战争绘画材料

清明上河图

简介

中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24.8厘米),长528.7厘米(528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12世纪中国的城市生活,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作品以长卷的形式,运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纷繁复杂的景物带入统一多变的画卷中。这幅画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农村,一部分是市场。画中有814人,牲畜60余头,船只28艘,房屋建筑30余栋,汽车20辆,轿子8辆,树木170余棵。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样子也不一样,栩栩如生。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剧情,构图密集,充满节奏感和节奏变化,笔法非常好。

这幅画描绘了清明时节汴京的繁华,是汴京当年繁华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状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极具史料价值。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由一座彩虹形的桥和桥头街的街面组成。乍一看,拥挤混乱;仔细一看,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各种活动。桥的西边有一些小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有刀子、剪刀和杂货。有卖茶的,也有算命的。很多游客靠在桥边的栏杆上,或指指点点,或看着河里来来往往的船只。桥中间的人行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车的,骑马的,挑担的,赶驴的,运货的,推独轮车的...桥的南边与街道相连。街道两旁是茶馆、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有很多打着大伞的商贩。街道向东向西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安静的郊区,但街上仍有行人:有的在搬运货物,有的赶着牛车送货,有的赶着毛驴拉货车,有的驻足观看汴河风光。

汴河上来往的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的一场赛跑。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在河里行驶。一些大船超载了,船主雇了许多跟踪者来拖它们。一艘载有货物的大船已经从桥下驶过,很快就会穿过桥洞。这时,这艘大船上的船夫非常忙碌。一些人站在树冠的顶端,放下了他们的帆;有些人在船边奋力撑竿;有些人用长杆托住桥洞的天花板,这样船就可以随水安全通过。这紧张的一幕吸引了桥上游客和附近船夫的注意,他们站在一旁欢呼。《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交通景象,为这幅画增添了更多的生气。

张择端有很高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清明上河图》的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规模之宏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清明上河图》画面密集有序,从静谧的郊区到繁华的城市街道,处处引人入胜。

根据钱的《卓》改编?据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人物1659人,动物209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654,38+095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5人)中任何一部都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以分为三段。画面展开,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风景。中段主要描绘上图桥和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半部分描绘了汴京城的街景。字的大小不到3厘米,小的像豆子。如果你仔细审视他们,他们都是形神兼备,趣味盎然。

根据对阿明朝男子李东阳题跋的考证,应该有一幅《清明上河图》前的远郊山水图,题写有宋徽宗的细金刻字和双龙的小印章供其收藏,但现在这些都已从画上消失。原因有二。一个可能是这幅图流传太久,开头部分被无数人把玩欣赏后就断了,所以后人装裱的时候就剪掉了;一种可能是因为宋徽宗的题字和双龙小篆价值不菲,后人故意剪掉,作为另一幅画卖掉了。

很多专家怀疑《清明上河图》后半部分缺失,因为这幅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就戛然而止,而应该一直画到金铭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