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壮族的三月三习俗

3月3日在壮族中特别隆重。相传是为了纪念壮族歌女刘三姐,所以又叫歌仙节。壮族人扫墓多在三月三,一般在三月三蒸五色糯米饭。还有歌会、歌棚、歌会,青年男女唱歌、摸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包五色糯米:家家户户在节前准备五色糯米板和鸡蛋。人们采集红兰草、黄米花、枫叶、紫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制成红、黄、黑、紫、白糯米。相传这种食物是赢得仙女们的欣赏后流传下来的;有人说,这是对宋仙女刘三姐的祭祀。吃了这种饭,人就旺了,健康了。鸡蛋是歌圩中青年男女用来交流和传递感情的物件。绣球之恋:绣球活动早在南宋学者朱复的《Xi满丛小》中就有描述:“当地风俗节日数日,田里男女分作两友,各带五颜六色的新豆和小米,并称费伦。”周去非在《答岭外之辈》中也说:“是三月初三,男女聚在一起,各在自己的行列里,用五色绑一个球,随歌抛去,叫飞尼龙。男女成功,则女成婚,男成婚。”龙飞是今天的绣球花。许歌的绣球将男女爱情联系在一起,成为壮族青年男女交往的习俗。这是女孩们在节日前做的手工艺品。工艺精湛,全部为丝织工艺品:十二片花瓣连成一个球体,每片花瓣代表一年中的某一个月,绣有该月的花朵。有些绣球花做成正方形和多边形。绣球花里填满了豆黍或棉籽。球用丝带连接,坠丝穗和装饰珠,象征纯洁的爱情。

歌圩是青年男女相互交流的好机会。每次歌会,方圆几十英里内的年轻男女都会聚集在歌会上。这个年轻人在歌手的指导下和他喜欢的女孩对唱。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观光歌”,观察寻找对手,遇到意中人就唱会邀之歌。如果女方感兴趣,她会同意的。男青年又唱起了询问歌,彼此有了交情,唱情歌,做情歌。歌词是即兴的,脱口而出的,附在场景里的。歌是一根红线,牵着两颗心。如果姑娘认为眼前的少年才俊得到了满足,就会趁别人不注意,悄悄把怀里的绣球送给对的人,“他”会用手帕、毛巾等物品还回去,然后歌声就更甜了,于是点了秦晋的好。在二重唱之前,刘三姐的偶像被所有人抬了一周。人们在三月三歌会上为她祈祷给她唱歌的天赋,为大家祝福。人们已经崇拜完了仙女刘三姐,他们争先恐后地打开嗓门,相互歌唱,歌声此起彼伏。歌词包括天文、地理、国史、现实生活、生产知识等等。男女老少在这个歌会度过不眠之夜,歌会也成了传授知识的好地方。歌圩的文化娱乐活动也非常活跃丰富。

摸蛋:鸡蛋是把煮熟的鸡蛋染成各种颜色来传达感情的东西。小伙子拿着歌圩里的一个鸡蛋去摸姑娘手里的鸡蛋;如果女生不愿意,拿着鸡蛋不要碰。如果很急,就让男生摸吧。鸡蛋裂开后,他们吃鸡蛋,鸡蛋播下了爱的种子。此外,还有焰火、壮剧、杂技、彩龙、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村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三月三”节

3月3日是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农历三月的第三天。古代叫上巳节。根据传说,三月三日是黄帝的生日。中国自古就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日,我出生在轩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日,为后世所沿袭,从而成为汉族人在水边饮酒、郊外春游的节日。

三月三是各民族代表的节日

(1)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都会庆祝“乌班图节”。家家户户煮黑米,给全家人做* * *饭,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同时,他们也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来纪念这个节日。连江县小仓自治乡的畲族也庆祝乌班图节,山村在这一天非常热闹。黑米是一种叫黑稗树的野生植物,山上的畲族人都用。它是取叶子熬汤,然后将糯米浸泡在汤里几个小时,捞起放入木制蒸笼中蒸熟而成。这种黑米蓝绿色,黑色有光泽,吃起来软软的,很好吃。由于黑米的防腐、开脾作用,黑米用苎麻袋包装,在通风阴凉处悬挂数日。如果加猪油炒,会更好吃。所以有“一家蒸十香”的说法。

黑米的由来,传说是唐朝的时候,畲族英雄雷万兴率领畲族军队反叛政府,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里。结果粮草断绝,佘家军只好在山里找吃的。时值深秋,山里的大部分树都结果了。只有一种叫做黑仓树的野生植物。虽然叶子掉了,但树枝上挂着一串串像珍珠一样的甜美果实。每个人都摘了一个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一下,觉得香甜可口。于是他订购了大量的野果充饥,口粮解决了,与官军的战斗胜利了。

后来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想起在山里吃过的甜果子,他想再吃一次黑稗果。但现在是春天,黑色的稗子树刚刚长出绿叶。甜水果呢?村民们不得不摘下稗草的叶子,和糯米一起煮。结果,糯米也显示出与稗草相同的蓝黑色,具有强烈的香味。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非常开心。他命令畲族军队在每年的这一天煮黑米。

为了纪念雷万兴抵抗官兵的胜利,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男女都要外出郊游,收集稗子叶,家家户户煮黑米。自流传以来,它已成为畲族的节日。现在的“黑米节”除了保留了原有的习俗,更是热闹非凡。

(2)

土族传统节日彩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3月3日、3月8日、3月18日,因地而异。届时会在庙里举行祭祀,请大师念经、跳舞酬神,以消灾保庄稼、人畜兴旺。参加会议的人还随身携带了许多煮鸡蛋,一个用来吃,一个用来玩游戏。

(3)

三月三是布依族常见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不同的生活区域,节日的来源和活动内容也不同。贵阳市乌当区新城乡布依族称“三月三”又叫“蚕节”,俗称“蚕会”。传说古时候有个庄稼汉,发现每年春播后都有很多地蚕死苗。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神灵放在人间的“天马”。为了防止幼亩受到害虫的侵害,他用了很多方法祭祀把手,但都没有用。后来他春播的时候炒玉米花喂地蚕,结果救了苗。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远近的布依族家庭。

此后,为了保护庄稼,争取丰收,这一带的布依族人在每年的初三,以三人为一组向附近的山坡祭祀“神和地蚕”,不让地蚕杀死地里的秧苗,让庄稼丰收。祭祀结束后,人们沿着田埂边走边唱着山歌,把玉米花撒到田里。

在北方的霸王河一带,由于气温较低,此时枫叶还太小,无法上色,3月13日被视为“枫叶节”。在节日的这一天,人们去山野春游。孩子们摘下嫩枫叶扔成球,女人们则摘几片嫩枫叶放在小圆面包里。此外,家家户户都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煮熟糯米。年轻人去山坡上吹木叶,唱民歌。如果遇到满意的对手,晚上会请你去布依村,通宵唱歌。临走时,主持人用芭蕉叶给歌手包了糯米和鸡腿肉,作为节日礼物。贵州省望谟县布依族人说,三月初三是“寒天”,吃狗肉可以驱寒。这一天有狗请客的习俗。贵州省安龙县的一些布依族人说,3月3日是影子“山神”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