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50度!北极在冬天变成了一个“又苦又冷的地方”。爱斯基摩人如何在极地生活?

北极和南极是该地区环境条件最差的地方之一。南极没有定居的人,但爱斯基摩人常年生活在北极。研究表明,爱斯基摩人已经在北美北极圈内与世隔绝地生活了4000年。

虽然有些比北极更冷的地方也有永久居民,比如俄罗斯的奥伊米亚康,那里的历史极端低温为-71.2℃,北极的冬季温度在-50左右,但要知道这些永久居民是在最近100-200年间搬到那里的,他们拥有现代化的设施,比如电力、天然气、煤炭等。还有当地的食品贸易,不用担心食物的来源。

相比之下,爱斯基摩人的生活条件要差很多。他们在这里生活了4000年,没有任何现代取暖设备,甚至没有火。他们工具落后,资源匮乏。冬天,北极几乎没有食物可以猎食,但它们就像奇迹一样,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依然生生不息。

那么问题来了,爱斯基摩人是如何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如此匮乏的资源下生存了4000年的?

爱斯基摩人也被称为吃生肉的人。事实上,吃生肉是它们在北极生存的秘密。

有半年时间,北极地区处于极端的夜间环境,年平均气温低,光热条件非常恶劣,根本无法在这里发展农牧业。冬天,这里的植被被大雪覆盖,很难发展采集业。当地人只能靠打猎为生。

到了夏天,北极会异常明亮,气温升高,一些冰雪融化,植物开始生长,一些动物会来北极觅食繁衍。这个时候,是爱斯基摩人吃东西最丰富的季节。它们可以捕捉迁徙产卵的鱼,也可以猎捕驯鹿。驯鹿体型庞大,杀一头可以让爱斯基摩人吃两三天。爱斯基摩人还会在悬崖上捡海雀的蛋,捕捉大量的海雀制作腌制的海雀。腌制的海雀虽然很臭,但是腌制的海雀可以把夏天食物充足时吃不到的食物储存起来,直到食物匮乏。

冬天,爱斯基摩人会面临食物短缺,河海结冰,无鱼可捕;哺乳动物和鸟类也回到了南方,北极真的成了“又苦又冷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应对环境,爱斯基摩人会群居,几个家庭组成一个大家庭,住在冰屋里御寒。

虽然冰屋是冰做的,但是冰屋没有缝隙,可以有效阻挡冷风的入侵。另外,冰屋的导热性很差,冰屋内产生的热量可以尽量留在冰屋内,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爱斯基摩人住在冰屋里,会点一盏油灯,这是一种奢侈。因为北极没有植物,所以人们不能用植物生火。爱斯基摩人会提取打猎所得的海豹脂肪,用来点火。海豹油灯虽然很弱,但24小时连续燃烧也能产生一些热量,使冰屋内的温度维持在零下几度到十度之间。

冰屋的入口很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热量流失,抵御北极熊的攻击。

冬天的北极温度很低,所以很多人会避免冬天出门。但是,爱斯基摩人冬天必须外出狩猎,否则无法生存。为了保暖,爱斯基摩女人会缝制毛皮衣服、防水靴等。对于整个家庭来说。衣服的原料都是各种动物皮毛,针和线也是自己做的。针由采摘的驯鹿骨制成,而线则用海豹皮切成细丝。

爱斯基摩女人从小就要跟妈妈和奶奶学缝衣服,而男孩从小就要跟爸爸学打猎知识。

穿上家里缝制的厚衣服,男人们出去打猎。冬天,爱斯基摩人的主要猎物是海豹,海豹是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它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到水面呼吸。

冬天,北冰洋封冻,海豹会在冰的薄弱缝隙中留下呼吸孔。北极熊会守护呼吸孔,等待海豹出现时攻击对方,所以海豹会留下很多呼吸孔,但只会从一个呼吸孔捕猎,减少被天敌攻击的概率。

为了捕猎,爱斯基摩人会守护一个呼吸孔,这样无论海豹从哪个呼吸孔出水,都有机会捕猎。狩猎成功后,爱斯基摩人会把它带进冰屋,与大家分享。分享是人们在北极生存的关键。由于北极环境恶劣,即使是最好的猎人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得到食物,所以他们必须群居。但同时因为北极食物匮乏,群居的人数也不能太多,大概10-20人。无论谁得到食物,其他人都可以分享。

刚猎获的食物还是温的,爱斯基摩人会趁“热”生吃。如果食物存放时间过长,会因为外界温度太冷而难以咀嚼,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食物应在室内解冻。

爱斯基摩人生活条件恶劣,工具落后,但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北极生活了几千年。虽然现在有些爱斯基摩人已经离开了极地,有些人还留在这里,但是有了现代化的设施,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很多。

#北极# #爱斯基摩人# #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