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中国民族融合的史实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腹地进行,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第二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人去外围,周边少数民族来内地。

第三次

宋辽金元时期,在边疆地区进行,不仅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而且大量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

第四次

明清两代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疆域和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

(*很多地方把第四民族融合列为第三。)

要添加:

1.先秦时期:这是一个民族构成急剧变化的时期。其内容包括华夏民族的产生;华夏民族与蛮夷、戎狄的交融。秦统一中国后,将中国各民族都包括在内,“秦人”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代名词,名扬海内外,甚至远在欧洲。

2、秦汉:由“秦人”易称“汉人”。汉朝四百多年,国家稳定,政治统一,民族构成变化也比较稳定。民族界限比较清晰,民族偏见比较强烈,民族隔阂的藩篱重新建立,以至于出现了“匈奴未灭,何必在家”的民族意识。

3、魏晋南北朝隋唐:这是历史上又一个民族构成变迁剧烈变化的时期。数百年来相对沉寂的匈奴、鲜卑、颉颃、边地、羌族的民族构成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剧变新时期。周边少数民族不断涌入中原,民族大迁徙冲散了胡汉界限。汉胡长期杂居,逐渐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一个多民族融合的新社区——唐人。

4.宋辽夏金朝:民族构成变化的步伐比较缓慢。民族政权相互对抗,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即使是同一政权下的民族之间,关系也相当紧张。

5.元明清: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化相对固定。元朝虽然一度称女真、契丹为“汉人”,但也只是暂时的、局部的。元朝建立后,将人民分为四等,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明朝实行大汉族主义政策,民族关系相当紧张。满清入关时,满汉民族矛盾尖锐。元朝和清朝虽然是蒙古和满洲不同民族建立的,但都是实行的。

带有浓厚色彩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加深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