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灵镇详细数据大全

荆灵镇位于许昌市建安区西部,北接桂村乡,西接禹州市,南接沈剑乡,东至河街乡,总面积70.58平方公里(2017)。有29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14415户,56291人(2017)。镇* * *驻地荆灵,新县城以东16公里,辖2个行政村,8286人,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周实录》出版已有一年,“以其神秘的水色温度,不涝不旱,百亩灌溉田而得名。每次求雨,百姓都把龙乾当成其中一员。”

基本介绍中文名:荆灵镇外文名:荆灵镇行政区类别:镇辖区:许昌市建安区所辖区域:29个行政村邮政编码:461141所在地:许昌市建安区西区面积:70.58平方公里(2017)?人口:56291 (2017)?著名景点:“中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址?肖红清真观基本概况、地名由来、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遗址发掘、著名人物、基本概况荆灵镇位于许昌市建安区西部,北与桂村乡接壤,西接禹州市,南接沈剑乡,东接河街乡。辖岭北、岭南、万路、李井、石塘、小庄洋、王刚、陈庄、郭店、阳翟、霍庄、肖红、泉店、王大千、纸坊、王翘、魏庄、郝庄、刘一、杏园铺、汤漾、王草、尹庄、大正等。徐(昌)至巩(义)高速公路和渝(州)至丹(城)地方铁路穿境而过。总面积70.58平方公里(2017),人口56291 (2017),有29个行政村,89个自然村,223个村民小组。泉店海拔118米,杏园铺海拔6550米。地名的由来各有不同,但都与泉水源有关。荆灵镇所在的村庄叫荆灵村,分为岭南和岭北两个行政村,镇以村命名。自古以来,荆灵就有几个自流泉,今天还能看到两个。一个位于村西,即曾出土过头骨化石的坑;一个在村子的东边,在镇上的院子里。从水文地质条件来看,荆灵地区属于贫水区,地下水普遍埋藏较深。只有这里水脉裸露,泉水自流。这些自流泉一直受到重视。镇院内的泉眼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有“灵泉古井”之称。《嘉靖徐州实录》已经出版一年了。荆灵“它的水色神秘而温度高,洪水不泛滥,干旱不干涸。它灌溉数百英亩的田地。它每次求雨,百姓都把龙千当作其中一员,故名。”河南许昌县荆灵镇的历史沿革荆灵镇辖区在清朝和民国初年属于灵境堡,西部属于兴元堡和土城堡。1935属于第四区。1942,东至荆灵镇,西至泉店镇。1947属于灵泉镇。1948年秋,人民* * *成立,隶属许昌县荆灵区。新中国成立后,属许昌县第七区。1950设立荆灵区,1958设立公社,1984变更乡镇。1997,面积67平方公里,人口5.6万,辖岭南、岭北、郝庄、纸、刘一、大强王、泉店、肖红、齐庄、王草、杏园铺、霍庄、阳翟、郭店、汤漾、小庄洋、陈庄、大唐。荆灵镇荆灵撤乡建镇2001。该镇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岗底占全镇面积的45%,荆灵人杰地灵,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河南237线、余旭地方铁路和侯钰(长葛市后河镇至许昌县玉林乡)公路贯穿全境,桂苓公路和沈凌公路在荆灵交汇。荆灵镇的经济实力在全县名列前茅,其中泉店村是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地摊发源地,被誉为“地摊之乡”。发展经济的目的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目前有机井876口,深井87口,配套42口,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农田林网面积21.000亩,高效农业示范面积8000多亩。通过实施“种子工程”,良种普及率达到98%,合理扩大经济作物面积,推广农业新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优质大豆、棉花、烟叶、油菜等经济作物,推进农业机械化。目前,全国有大型拖拉机65438台,小型拖拉机2300台,联合收割机58台,播种机和秸秆还田机460台。以加强防疫和推广良种为重点,不断改进服务方式,畜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强镇富民的重要举措,着力优化环境,引进资金和技术,壮大高速毛发加工、拖把加工、野味加工、餐饮贸易、能源建材等产业,涌现出一批优势产业,产品销往美国、日本、东南亚、西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全省所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33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新引进的泉店煤矿项目,总投资6.7亿元,年开采能力90万吨,正在紧张建设中。2003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入库税收97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665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38+。荆灵镇的名胜古迹有:陵北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荆灵村西,是河南省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有人类牙齿化石和牛、马、鹿、犀牛等动物化石。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在镇* *院内修建的石头“灵泉古井”,是徐州十景之一,灵泉满溢。在镇西北8公里处,有一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真大寺(小乐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通过翻新,再现了当年的辉煌。镇党委、镇* * *打好了“三张牌”:项目兴镇、工业强镇、商贸富镇,“三张牌”打出了全镇经济工作的新亮点。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打“项目”牌,该镇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招大商、引大投”战略,既招商又抓项目落地,推动项目建设年年上新台阶,保持了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强劲拉动作用。神火集团泉店煤矿是该镇招商引资的省市重点项目,总动态投资125578万元。该项目自2005年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党委和镇* * *的大力支持,已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主井、副井、风井开挖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过半,部分设备已安装完毕。前三季度,该镇完成招商引资2.58亿元,引进大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荆灵矿产品销售有限公司、许昌鹏杰商贸有限公司等项目16个,其中规模以上项目8个,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创新企业发展方式,打好“行业”牌。随着小城镇进程的加快,荆灵镇作为县城西部的中心镇,已经成为许昌县经济发展的隆起带。为了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党委和镇* * *对全镇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定位,提出了“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放在抓工业上。该镇大力引进资金和技术,通过合资、独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创新企业发展方式,做大做强煤炭开采、档案加工、餐饮贸易、建材等产业。神火集团泉店煤矿、迪达实业、傻子冷饮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脱颖而出,部分产品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发展的刘庄产业集群已形成框架,现已入驻企业7家,其中新增4家。荆灵镇正在从一个工业城镇转变为一个工业城镇。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打好“商”牌荆灵镇以神火集团泉店煤矿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以泉店、杏园铺村为中心的商贸、交通、餐饮等第三产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杏园铺村是一个回族聚居的村庄。回族一直有餐饮业的传统。自从泉店煤矿开工建设以来,这个村的餐饮业蓬勃发展起来。仅这个村子就有20多家餐馆。泉店煤矿的建设也促进了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全镇现有大型运输车辆200多辆,发展交通运输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基础设施“以前雨后坑坑洼洼、泥泞不堪的道路,现在变成了水泥路,方便了村民出行。”自2011以来,荆灵镇加大投入,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将村里的土路全部改为水泥路。多年来,荆灵镇只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街,其他大部分道路都是“半道”,严重影响了全镇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为加快全镇经济发展,改善全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全镇大力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多方筹集资金近200万元,新建余旭路至许昌人遗址400米,岭南村道路600米,全镇至许昌人遗址600米,铺设污水管道3000米,硬化背街小巷4000米。为进一步美化环境,该镇在荆灵街等主干道两侧铺设了彩砖,新种植了女贞、红叶石榴等景观树2000株,彻底改变了过去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的现象,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发掘现场位于荆灵街的西北角。1965年,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先生发现了荆灵遗址,认为它是“中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引起了考古界的注意。然而,在接下来的40年里,灵瑟森绥一直处于喷涌状态,所有裸露的地层都被水覆盖。2005年4月,由于附近煤矿透水,荆灵等一批泉水断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这一重要史前文化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出土了牛、野马、野猪、貘、马鹿、啮齿动物和鸟类等20多种动物化石。大多数出土的骨头都有人工痕迹。此外,还筛选出大量用于制作工具的骨屑和碎片。部分标本出土时周围有散落的石屑,骨头上的划痕与石屑边缘一致,应该是剔肉留下的。荆灵遗址是中国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以泉水为中心,包括湖泊相和泛滥平原相(湿地)沉积。是人类狩猎、肢解动物、加工兽皮、石器和骨骼的工作营地,属于就地埋葬的类型。荆灵遗址应该是一万多年前全新世气候变暖的产物,是华北地区文物和信息最丰富的遗址之一。其原始地层面积大,遗迹丰富,对探索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出土的“许昌人”将被写进历史教科书,与“蓝田人”、“北京人”、“元谋人”齐名。遗址发掘的肖红清真大寺(又称小乐宫)位于肖红村东北部,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公元65,438+04,654,38+05)。是许昌县仅有的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历史沿革过程和建筑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研究价值。荆灵位于浅丘和平原的过渡地带。西边是嵩山的残脉,应该是灵命神髓的发源地。东面是广阔的黄淮冲积平原。65438+百万年前,远山苍茫苍翠,虎豹众多。这一带以前有很多泉,每一个泉都积水成湖,水面相当大,后来逐渐萎缩。丰富的食物和优质的水为古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著名人物尧舜时代网络新秀徐明(杨)郑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