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这个“神人”,可以算作千年一遇的大事,却不能算作自己。

历史上总有一类人物是稀缺的,他们出现的概率极低,甚至要几百年才能出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精于计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知各种教、五行八座无一不知的人物。这些代表人物包括800年的诸葛亮、姜子牙,400年的张亮和张子房,以及后来的徐茂公和刘伯温。这一节我们要谈的是刘刘基伯恩。

刘伯温,本名刘基,字伯文――像他这样的人物统称为“神人”。“神人”这个词很有讲究。他再怎么神,也是人,不是真神。但他虽然是人,但在一定的时候也需要被神化。所以,当我们接触这些所谓的“神”时,会发现他们身边有很多传说。

比如“诸葛亮借东风”,好像诸葛亮真的借东风,其实他只懂天文——所以神人最重要的基本功除了能巧妙计算预测之外,就是懂天文。众所周知,在过去,中国的人们对陆地上的事情很熟悉——农耕文明,但天空中的事情很神秘,所以这些神秘而神秘的事情往往与对它们有智慧的人结合在一起。

刘伯温也不例外,他的经历也没有逃过我们对这类神人的常规总结。很多人说刘伯温是温州人,这并不准确。他是温州青田县南山乡人。那时候刘伯温成了隐士,身边有几个好朋友。他为什么要在一起?隐士往往非常孤独。这些人在一起,四个人可以打麻将,一个人可以斗地主――当然这是玩笑话。他找了几个朋友一起隐居。

这些朋友叫叶晨、宋莲和张毅。与刘伯温并称为“浙东四大隐士”、“浙东四大名士”。后来宋濂先投靠了朱元璋。到公元1360年,朱元璋大将胡大海攻城拔寨,打到离刘伯温隐居地不远的滁州。他听说“浙东四隐士”很有名,宋濂当时已经投靠了朱元璋,所以请把那三个人留下。

这次邀请,叶晨和张仪都来了,但是刘伯温没有来。为什么?大光谱。胡大海把这件事告诉了朱元璋。其实朱元璋也没把刘伯温当回事,只是听了几次都没来,让他觉得有点意思!不管有没有能力,胡大海都是武将。我会派一个文官去和刘伯温聊天!不起作用!刘伯温接着装腔作势。

最后,朱元璋派了一个叫孙艳的武官去邀请他,刘伯温还在,说他最近身体不好。这时,孙艳拔出了他的剑,吓了刘伯温一跳。孙艳说:“这把剑应该献给天子,用来杀死那些不幸的人。”这句话太厉害了。他说我的剑随时准备献给天子,用来杀死不听话的人。刘伯温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先去看看吧!然后,他顺从地跟着孙艳,来到了朱元璋的军队里。

一开始朱元璋把他当算命先生,邀请他来比较好——三十夜射兔,用它过年,不用它过年——不用太把他当回事。但是在后来的战争中,他发现刘伯温是伟大的!当时说他是政变,其实他对局势的分析和预测都很准确。到公元1363年,元末整个农民起义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世界列强是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此时,朱元璋名义上在王小明韩林儿受红巾军管理,韩林儿为王。事实上,朱元璋的权力远远超过了韩林儿。

此时张士诚绕过朱元璋北上,打到现在的安丰。在安丰市,韩林儿和刘福通负责。为了占领这座城市,韩林儿和刘福通必须死。于是,韩林儿给朱元璋下了命令,叫他自救。朱元璋请教刘伯温,问去不去。刘伯温摇摇头,说不去。

但朱元璋不相信他,领兵出征。结果安丰没保住,被张士诚拿下了。安丰掉了下去,但他救了韩林儿。怎么安排他?名义上,他得当皇帝。后来,朱元璋的势力与日俱增,这个韩林儿及时溺死在水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朱元璋害了他。结果朱元璋在这件事上也落下了“弑君”的恶名。如果听刘伯温的话,让张士诚直接灭了韩林儿,这不是干净利落吗?于是朱元璋后悔了,想到刘伯温的伟大,觉得我应该重用这个人物。此后,每当有军事大事,他一定会找刘伯温商量。

朱元璋曾经评价刘伯温说:

(刘基)师从天人,文武双全;他的精神是正义和正直的,他的才华是伟大的。讨论的广度已经跨越了时代;在干扰期间,一方处于控制中。大方来看,先是陈元略;国家轮廓之后,先用兵。你会说话,我会判断,会使用,风格远至今天。一切都清晰有效。

可见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倚重。

后来,刘伯温越来越出名。他不仅懂军事――传说中刘伯温的预测能力远超此,什么都能预测。刘伯温有本书叫《煎饼歌》,用韵文写的,大概1912字。刘伯温在里面预言了什么?那是朱元璋之后的五百年,比如土木堡之变,魏忠贤专权,崇祯吊死景山公园,满清入关,康雍盛世,* * *理发,大兴文字狱,等等。说白了,开个玩笑,为什么乾隆皇帝会在几年前的济南大明湖接见夏呢?他知道朱桓公主的一切。

这是怎么回事?历史上记载刘伯温入宫,朱元璋召见他。朱元璋说,听说你很有想法,最近五百年大家都知道了。明朝和朱家能有几年?刘伯温说,皇上,你是孙子,为什么问我?当然这听起来像是在拍朱元璋的马屁,意思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一代两代传到万代以上!后来人们在会议上附加了什么?说这是刘伯温的预言,你们朱家天下就要被崇祯皇帝完了!

「子孙万代」是什么意思?崇祯皇帝的爷爷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也就是说崇祯皇帝是万历皇帝的孙子,也就是说你的位子到了万历皇帝的孙子就结束了。我一说,大家都觉得很牵强――这个传说只是说刘伯温的预言很神奇。所以,你不必把这些事情当真。

然而,刘伯温遇到了大麻烦。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擅长杀英雄。这世道已定,刘伯温深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好弓藏;消灭敌人,谋士必死。跟着朱元璋这样多疑多疑的主儿,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于是,刘伯温请求退休,回青田养老。

朱元璋不同意,因为当时王朝的文臣都在党内争斗。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有党争的传统。你看康熙朝两党斗争有多激烈。当时是李善长当了宰相。李善长的老家在淮西,所以和他一起的这个学校叫“淮西学校”。在满清的文官中,这个群体是最强大的。如果刘伯温回去,没人能约束李善长。所以朱元璋希望刘伯温留下来,制约李善长。刘伯温别无选择,只能留下――他真的不想留下,因为他知道迟早没有好果子吃。

据说有一天朱元璋把刘伯温叫进去,说李善长虽然是一个功勋卓著的资深老将,但是作为中书省的右丞相,却有点懦弱无知,现在正想着整顿中书省。刘伯温听了吓出一身冷汗。皇帝说要换李善长,刘伯温答不上来。刘伯温很聪明,马上站起来恭敬地说道,这种天下大事,我哪里敢瞎说?让我们成为皇帝的神圣法官。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吧。结果皇帝又说了几个人选,让他看看谁适合当宰相。第一个是杨先,第二个是吏部尚书,第三个是中书省顾问胡。

其实不要小看朱元璋的话――这是一个领导对你的考察,看你对形势的把握。当时刘伯温回答说,三位大臣都不能承担丞相的责任。杨显虽有才华,却没有丞相的气度。汪广洋狭隘浅薄,不如杨显;胡有才,有度,但性情急躁,刚毅,有怨必报,当个侍郎也无妨。如果把他放在总理的位置上,恐怕他会被一头难以驾驭的野野牛赶着走,迟早会被推翻。

朱元璋听了,觉得他的回答挺恰当。然后他问:“我要把李善长拿下,让你当丞相。”?当时刘伯温又傻了,说自己体弱多病,不能胜任复杂的政务;其次,他为人直爽,直言不讳。如果他做了宰相,他的脾气迟早会得罪皇帝,到时候皇帝会杀了我——即使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他也绝不敢篡夺宰相之位。

朱元璋一看,坏了。如果你想用这个刘伯温,他就必须制造麻烦――他有能力,不会平庸。这个时候,天下已定,朱元璋也不想再用能人了――他自己就是最伟大的能人――你只需要碌碌无为,按我说的去做,做个走狗就行了。所以,这个诱惑,朱元璋想,我不能用刘伯温,但我得放了他。有人要造反,找他来对付我怎么办?这时,朱元璋已经暴露了。后来,朱元璋请胡去拜见刘伯温。那时候刘伯温在家,胡把大夫带得太多了――况且朱元璋还给他药吃。没想到,刘伯温吃了这药后,不仅没有好起来,反而病情越来越重,短时间内就去世了。

这段历史很多人都知道。胡不敢对刘伯温怎么样。他之所以敢太医,是因为他在药上做了手脚,这是朱元璋允许的。所以刘伯温从来没有跑出过朱元璋的手掌心,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必然。蔡元培曾评价刘伯温说:

时势造英雄,运筹帷幄,为下一代建功立业。

这可以说是后人对刘伯温的高度评价。

历代封建皇帝只要英雄上来就杀。为什么?他过去常常使用这些有能力的人,因为他有强大的敌人要对付。现在天下定了,最强的敌人没了,最大的敌人变成了身边的英雄——因为他们最有能力!这里的忠臣呢?没办法,认定这个人是忠臣还是汉奸的成本太高,需要时间检验。最方便的就是把忠臣汉奸都杀了,免得后患无穷。这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让世界永久化的方法。所以,刘伯温再怎么神奇,再怎么巧妙,也逃不过历史兴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