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镇基本情况

郸城古镇在涡阳县城东北35km处,位于东经115′-116026′北纬33041′-33047′处,安徽、河南两省三县交界处。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将军曾在这里创建了苏豫皖革命根据地,这里再次成为革命老区。千百年的沧桑,一次次文化变迁的洗礼,丹城古镇依然优雅。

丹城镇位于涡阳县东北35公里处,地处皖豫两省,杨过、濉溪、永城三市交界处,东经11615 '-11626 ',北纬3341'-3347。全镇总人口6.3万人,其中汉族占99.7%,回族等少数民族占0.3%。辖16个村(居)委会,165,438+0个自然村,197个村民小组。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是我省典型的“口子镇”。

丹城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周晋太子在此尝练丹,故名丹城。还有一个云谷王住在这里,叫襄城(小国首都),道教鼻祖老子的出生地张老家(隶属襄城),在这里练丹,故名丹城;樊哙在汉代被封为舞阳侯时就住在这里,当时称舞阳城,又称舞阳城,后为舞阳郡。三国时属临涣县,北朝时属孟军县。洪化时期,黄河淤塞,失去了生命力。抗战时期,炮击大火烧成焦土,从此丹城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民国时设丹城镇,65438-0948年属雪窝县丹城区,辖丹城、石公、高楼、马桥等十二个乡。1958分到师公公社;1969是县城下辖的丹城公社;1983改为乡镇;1992撤区并乡,丹城乡由原石工区管辖的旗山乡和新兴区中兴乡合并,隶属涡阳县人民政府。1997 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丹城镇撤销。今天,虽然丹城原貌不再,但仍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美丽的传说,如亭子、郭汜庙、华山子和钓鱼台、泥堡楼、鬼猫、九高十八阀、六棱碑和八棱碑、包河、岐山和新寺沟。丹城镇复原了舞阳、二石、街边牌坊等名胜古迹和美丽传说。

丹城镇是典型的农业镇,是我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1997粮油总产量在当时全省1857个乡(镇)中排名第87位,被评为全省农业百强镇。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林、牧、副产品、渔业达到了优化组合,走出了一条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之路;向长湖粮食收购站、祥云涛三元养猪场、王鸿奶牛场、徐莲花鸽场、董中原鹅场、向长宝养鸡场等村办或民营经济实现了项目、产值、效益同步发展;劳务输出规范有序,农民工占总人口的47%;2008年社会生产总值2.8亿元。

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社会治安和综治跃入全县先进行列;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为每村修建85.1 km水泥路面,解决了全镇交通问题,公路建设分别荣获2008年、2009年市县先进单位;根据“十六字”方针,我镇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土地置换工作获全县第三名;民生工程抓得紧、建得快、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