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不是三宝磁器口名称的由来。

磁器口古镇(旧称龙隐镇)位于重庆以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明清以来,磁器口古镇在巴蜀就很有名。过去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是嘉陵江下游物资的集散地。千年不变的浓郁古朴的古风,使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磁器口因生产瓷器而得名。1918年,当地商人集资在青草坡建立“蜀瓷厂”。瓷器质地好,品种多,名气越来越大,产品远销省内外。渐渐地,“磁器口”这个名字取代了“龙隐镇”。已经发现了20多个古窑址。

磁器口古镇有12条街巷。大多数街道都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用石板铺成,沿街有很多店铺。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码头附近的金荣正街。嘉陵江中上游及沿江支流各州县的农副产品在此中转集散,重庆市的一些大商人在码头设店收购。产量主要是棉纱、布匹、煤油、盐糖、洋货、日用品、五金颜料、土纸、特产烟草。重庆为都时期,据统计有商号1670余家,仓库及各种作坊760余家,摊贩760余家。每天有300多艘货船(平均载重10吨)进出码头。枯水期(农历8月至次年4月)码头坝上设置临时街道,包括上河街、中和街、下河街,以及专业的朱穆街、铁火街、陶瓷街、生猪市场、大米市场。数以万计的商人聚集在码头,拥挤不堪。除了大码头,还有四个历史悠久的丝厂,一个毛纺厂,24个兵工厂(现为特钢厂),25个兵工厂(现为嘉陵厂),都有自己的货运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装卸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按量进货,货畅其流。码头右侧的豆芽湾是米粮帮、木材帮、粮食帮、煤炭帮的地盘。与码头河街相邻的有铁货街、生猪市场、鸡鸭蛋市场、盐市口。各行业的行业协会都有办事处,其中食品糕点行业26个,棉纱布匹行业20个,茶馆酒馆116。磁器口码头当年的繁华,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白天千人牵手,晚上万家灯火。”“千人投降”:是指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船夫、船工划着船去码头。“万盏明灯”:指的是形容码头上聚集的商贾,夜后把油锅、电石灯、蒸汽灯点成星星。1997年,重庆新发行了一套《最后的回忆》地方磁卡,与解放碑、通远门、临江门并称“小重庆”。

磁器口古镇,从老人们的叙述中得知,古镇曾经有“三多”:寺庙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在磁器口,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九宫十八殿”的说法,包括宝伦寺、云顶寺、福原寺、文昌宫。走在巷子里,只要找到断壁残垣,问一问居民,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这里以前是寺庙。”以前这里有香火会,庙会,花会,还有正月的龙灯,清明的风筝,端午节的龙舟,七月的河灯,中秋节的赏月,一年四季的爬重阳山。老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正月十五庙门开。请进来烧香拜佛。”只有始建于初唐的宝轮寺保存至今,相对完整。大雄宝殿的主梁上镌刻着“尉迟恭造修”的字样。寺庙范围较大,从大雄宝殿到马鞍山,再到童家桥,都在宝轮寺的范围内。到处都是建的寺庙和庙宇,雄伟壮观。僧人300余人,香火旺盛。这座寺庙毁于明末清初。当张进入四川时,他几乎烧掉了寺庙,只留下了大雄宝殿。之后修了四川大雄宝殿、观音阁、天王殿、禅房。大雄宝殿的柱子是两人左右合抱的桑树,其他宝殿的柱子直径只有一尺。但是大雄宝殿内外结构都是全木结构,没有一颗钉子。寺内两桩刻有盘龙柱,栩栩如生。最奇怪的是两根柱子,一根凸出地面几尺,一根凹进去几寸,但两根柱子是平衡的,延续了千年,整个大厅没有一点歪斜。真的是能工巧匠,一绝。大雄宝殿佛像前的井,通往嘉陵江边的“九石缸”。曾经有人把一只鸭子扔到井里,事后在“九石缸”里找到了。这口井通常用石鼓盖住。让这座千年古镇更加多姿多彩的是,很多知名人士都去过磁器口古镇,很多都成了老人们的美好回忆。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的皇帝孙被的四叔篡位,被发配到重庆出家为僧,隐居在宝轮寺。天王庙的墙上有“龙隐庙”四个大字。因此,原来的“白岩镇”改名为“龙隐镇”。龙隐镇广场花园占地30多华里,从井口到李子坝。20世纪初,四川巡抚刘向到磁器口,开办炼钢厂和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抗日战争时期,省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国学大师吴宓曾在此任教。除了传教和写书,他偶尔还会去镇中心的茶馆,一边品茶,一边和茶客们来个“龙门阵”,了解民情和社会。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抗战时期就读于磁器口大街宝山宫嘉陵小学。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的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林一、张树祖、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全国知名的艺术家、美学家。华在小说《红岩》中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革命活动就留在磁器口。据老人们说,花经常去镇上买菜,扛盐,挑酱油,买完就走。老一辈的人都见过,他和地下党见面的地方是在磁器口的一间房子里,但他分不清是哪一间,更增加了古镇的神秘感。

磁器口古镇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过去,茶馆在这座千年古镇随处可见。那时候水手、袍哥大叔等人都喜欢在这里来来往往,茶馆也就成了龙蛇混杂的地方。在首都时期,这座小城有100多家茶馆。其特色是“书屋茶座”,又称艺人茶座,是品茶和曲艺的地方,书屋的剧种很多:川剧坐唱(敲锣打鼓)、四川印青、四川朱琴(扬琴)、荷叶清唱剧,在评书茶座比较常见。茶馆里挤满了络绎不绝的人。卖报的报童:‘卖报,卖报’的喊声不绝于耳。姑娘嫂子:“瓷口卖瓜子,南瓜子,葵花子,花生,盐花生!”“卖声清脆响亮。尤其是晚上能在茶馆里上台讲故事的,都是上品高手,所以人们称他们为“品仙台”,都列为讲故事的人,谁能争取到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个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生意会更红火,老板自然高兴,说书人会得到更厚的红包。直到现在,茶馆还是磁器口的一景。百米老街有13家茶馆,每家茶馆都爆满,古风犹存。著名小吃毛血旺、软炖千片、咸花生被誉为磁器口“三宝”。

人事有沉浮,山河有沧桑。

磁器口,长胜之后,自从1958码头搬到汉渝路后,一直无人问津。磁器口作为水陆码头的集散地和中转站的作用逐渐消失。据说为了保存这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计划培育恢复明清建筑风格进行开发,所以古镇重现辉煌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