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其实不是这样的。

不少网友指出,在我国历史上,关羽并不是杀死华雄的将军,但在后世流传的故事最后版本中,关羽却成了杀死华雄的主角。这是怎么发生的?有网友分析,可能是因为作者和后人有“剿曹刘洋”的观念。

为什么后世会有“抑曹刘洋”的思想?其实不难理解。要知道,虽然东汉末年三国分裂,但除了刘备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其他两个都被认为是“谋篡皇位”。

曹操当时的做法可能不太受后世欢迎。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违背了儒家忠君爱主的教义。但曹操的智谋真的非同一般,掩盖不了他的风头。所以可能是为了盖过曹操的风头,也可能是出于对曹操目无一时的批评。在后来流传的《三国演义》中,很多杀人的功劳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到了刘备的阵营中,关羽斩首华雄就是一例。

而且在后世,关羽忠义的形象受到百姓的崇拜,关羽也被冠以“神”的称号,被世人供奉。其实这也是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毕竟,关羽忠义的形象有助于鼓励人民向关羽学习,并警告他们忠于你。他们绝不能做曹操那样的事。

所以有网友指出,关羽没有杀华雄,功劳却落在关羽身上,主要是因为后人不赞成曹操为了夺取政权,以挟持天子为人质来指挥诸侯的做法。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曹操本人足智多谋,确实很有魅力。如果不在后世史书中做一些“抑曹扬刘”的处理,可能会掀起一股崇曹的风气,可能会进一步引起人心的涌动。一味的学曹操,学曹操的智谋和胆略,也没什么,就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行为没有了,到时候天下可能会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