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瓦当的起源

瓦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屋檐上的覆盖瓦,俗称“筒瓦头”或“瓦头”。在瓦当文字中有一些自称“当”的人,如“齐共当”、“兰池共当”、“京师党禺”、“五音社当”等。古人教“当”是“底”,因为陶瓦是一片一片压上去的,从屋顶到屋檐排列,龙头瓦在瓦底。瓦片下面是椽子,可以防风、防晒、防雨,保护椽子不受侵蚀,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所以瓷砖的名字很可能来源于它的位置和功能。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建筑用瓦始于夏朝。考古资料显示,殷商时期的宫殿、祠堂等大型建筑还是“毛茨土台阶”,看不到有用瓦片的痕迹,更不用说瓦片了。迄今为止,真正的瓦当最早见于西周早期的遗址。瓦当实物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扶风陈钊遗址。瓦与瓦解决了屋顶防雨问题,使中国古建筑摆脱了“毛茨土台阶”的朴素状态。在建筑史上,瓦和瓦当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的原创发明。

瓷砖是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的建筑构件。瓷砖的种类很多:就材料而言,瓷砖主要有灰陶瓦、琉璃瓦、金属瓦等。灰陶瓦是最古老和最常见的,从西周到明清一直是瓦中最重要的品种。唐朝以后,琉璃瓦出现了。釉面砖是在泥质瓦上烧制而成,颜色有青、绿、蓝、黄,都是高级建筑所用。在宋元明清时期,一些建筑中使用了金属瓦。有三种金属瓷砖:铸铁的、黄铜的和镀金的。

从形状上看,瓷砖有半圆形、圆形和大半圆形三种。西周的瓦片都是半圆形的,春秋战国的瓦片以半圆形为主,但已经是圆形了。秦汉时期,圆形瓦占据主流,半圆形瓦逐渐被淘汰,最终在东汉时期消失。大半圆瓦当出现在秦朝。秦始皇陵北二号楼出土了一件直径61厘米、高48厘米的夔文大半圆瓦。面纹由两个造型奇特的夔文组成,左右对称,体态矫健,神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文物考古界有“瓦当王”之称。辽宁绥中县“江女墓”秦汉建筑遗址中也发现了这种大半圆瓦。

就装饰图案而言,瓷砖可分为三类:图案瓷砖、图像瓷砖和文字瓷砖。秦始皇内城西墙出土的云纹瓦,直径15cm。注意是圆形纽扣,周围有一圈小胸钉。四个蘑菇状的云纹图案对称均匀分布在心外,给人一种强烈的标准化、程式化的美感。在青海省民和县,土唐王朝的一个羽人形象,直径13 cm,是一个男孩睁大眼睛站在他面前,两边有一对写实的翅膀,像天使一样,天真无邪,受到外来文化的熏陶。这是中国古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汉代流行的是写字的瓦当。瓷砖的数量从1到12个字符不等,但还没有11个瓷砖。四字瓦是最常见的。东汉以后,瓦字日渐衰落;隋唐以后,瓦字已经很少见了。

可见,瓦当在西周就开始出现了。汉代更是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