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御窑厂和永宣青花

元培学校林老师讲课。

明清瓷器多为官窑瓷器,价值较高。

第一,景德镇御窑厂的建立。明洪武二年,在景德镇珠山建立御窑厂(文健四年正式定名为御窑厂),清代改称御窑厂,开创了明清官窑瓷器制作的历史。御窑厂在明朝万历年间停止烧造,康熙十九年恢复,一直持续到清末宣彤时期。明朝开始用瓷器祭祀,需要大量瓷器,于是建立了官窑厂。

二、御窑的定义。

1皇族出资的窑厂。

皇室派人到工厂监督施工。明代一般由工部官员或宦官担任陶监;清代一般由工部、内政部官员或江西省官员担任陶监。

产品仅供皇室使用,一般不出售。皇家使用意味着它只能在紫禁城使用,官员和王宓不允许使用官窑。在明代,流失的官窑瓷器一般都是就地破碎掩埋。清朝雍正年间,要求瓷器一起运到北京。清乾隆七年六月,唐颖接到指示,御窑厂生产的瓷器不需要进京,就是在这里另价处理。

三、洪武青花。

明代洪武时期的瓷器继承了元代的风格,器型厚重,胎体厚重。但蓝白的发色并不理想,颜色往往是灰黑的(可能是因为烧制温度不够高)。洪武瓷器的装饰风格往往以缠枝为主要图案,以莲瓣、卷草、芭蕉、回文为辅助图案。洪武时期,红釉比青花瓷多,青花瓷相对稀少。其他时候青花比釉下红多,因为釉下红严格控制温度。元代青花粗犷,洪武青花细腻。

洪武瓷器的典型图案:菊花纹。洪武菊花的独特之处在于,菊花里有一个花芯,呈格子状,外面有两个花瓣,里面一个花瓣是白色的,一个是蓝色的。

洪武官窑瓷器没有年份模式,至今没有“明洪武年制”或“洪武年制”的官窑瓷器。

从永乐到宣德,唯一有铭文的洪武瓷器是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青花龙纹梅瓶,铭文为“春寿”。

四、永宣青花(深蓝)

文健官窑分不清,属于洪武或者永乐青花。

明永乐青花如意挂肩折枝梅花花果瓶。青花稀世珍品,前无古人,开一代奇葩。永宣青花价值非凡。

明瓷的三个高峰:永宣、成化、万历年间。

永乐青花青花釉面较厚,颜色为白色和蓝色(受元代影响)。花纹用小笔画上色(细笔画更细腻),底部细腻,细沙润滑。(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更细腻光滑)圈圈往往充满燧石红。

典型的永宣青花以苏麻李青(郑和下西洋从伊朗带回,色泽好,发色丰富)为材料,呈浓绿,如镶嵌在釉下的蓝宝石,有晕斑和锡斑,沉于厚处或集中处,深入胎骨。永宣青花的造型受西亚影响很大。

永乐青花手压杯胎体厚重,重心在杯下部。握杯时,正压贴合手的虎口,给人手压重的感觉。故宫存世仅有四件,杯底青花篆书“永乐年制”开创了官窑写年的先河。

永乐洪武瓷器多为青花彩绘,人物较少,多见于宣德时期。大部分是碗,高足碗,普通的碗,人物的故事是二十四孝。

天坛是永乐年间创造的一种新型器皿。

宣德朝虽然只有10年,但青花比永乐青花流传的时间更长。有进口苏联料混入国产钴料,釉面常有橘皮状密孔,称为橘皮或棕眼。瓷器整体比永乐瓷暗。

器皿形状与永乐时期大致相同,如捧月瓶。

宣德楷书缺“德”字,有大明宣德年制或宣德年制两种。玄德满腹经纶。名优产品:莲花盆、宣德青花莲花漏斗、宣德青花鸳鸯形砚滴。

以上内容为林老师关于明清瓷器的讲座,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