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八大门派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哪一个?

佛教大约在1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中国的佛教在6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隋唐时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大乘教派此起彼伏,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主要教派简要介绍如下:

三论宗的学派叫三论宗,是根据鸠摩罗什(343-413)翻译的《中伦》、《百伦》、《十二伦》而成的。它的终极意义是以真与俗为总纲,从真空的方面揭露五蕴法则的一切虚假,彻底摆脱三毒(贪、昧)的迷惑,以确立一切中道之义。隋末大师吉藏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这个案例,其实是印度中观体系的学派,是龙树和天神理论的直接继承者。

瑜伽派是根据弥勒的《论瑜伽士的时间》,没有记载。它被称为瑜伽教派。我国玄奘法师(600-664年)翻译此案,将十位老师的《只知三十颂》翻译为《只知论》,所以此案又叫只知法案,也叫爱善案。其目的是广分,众生互不可分。本文根据各种规律产生的原因阐述其应用,培养知识和行为的观念,以化知识为智慧。这个教派是玄奘大师翻译建立的,是印度“无文字,无血缘”学说的直接继承者。

天台宗天台宗是以《火焰教》、《大智论》和罗氏翻译的《中国论》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各派思想,在中国发展起来,并加以系统重组的思想体系。因其创始人智(538-597)居住在浙江天台山,故称天台宗。其中心思想是“五时八时教”、“三观一心”、“和合三德”。

华严宗华严宗,以华严经为基础,对华严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阐释,是在前人学说(三论、天台、慈恩、土地理论家、摄影家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想体系。).创始人是七世纪末的智者第一国师(法藏),所以也被称为智者第一教派。此派以五教判断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中心思想,着重阐述法界缘起的原因和观行的方法。

天台和华严的祖意虽然来源于法华和华严,但实际上是中国创造的。天台的“一念三观,和合三真”学说,华严法界的渊源,一切通畅的学说,都极大地发展了来自印度的大乘思想,展示了中国原初的大乘精神。

禅宗方面,在中国有一种异军突起,那就是所谓的“外教他人”禅。这个教派所学的,不是自古以来所学的二禅,而是直指心性顿悟的方正禅。相传该教派的禅法是五世纪初由达摩从印度传入的。虽然有一心一意印,但无文字可写的说法,其实禅宗是以冷嘎、金刚、后来出现的六祖坛经和很多语录为基础的。在八世纪,它被分为南北两部分。沈绣的北宗(约606-706年)主张渐进栽培,兴盛一时,但很快衰落;慧能(638-713)主张顿悟,后人尊他为六祖,流传甚广。从唐代到宋代,南宗禅师辈出。在这三四百年间,先后出现了庐阳、林佶、曹东、云门、法眼五大流派。在他们的资助下,出现了黄龙和杨琪两个流派。前五派合起来称为七派,都兴盛一时。后来禅宗独善其身,而曹东两派循环不息,林佶尤为兴盛。

净土宗净土宗是以西方阿弥陀佛净土求生为目的,主张观佛念佛的宗派,故名净土宗。五世纪的慧远是其创始人,六世纪的昙鸾和七世纪的山道是其重要推动者。不一定要精通佛经,广泛研究和传授,也不一定要坐言起行,专精于道。只要你有足够的信仰,你可以说南无阿弥陀佛,你永远不会偷懒。当你死了,你可以去净土。因为简单,不正规,能被广大群众接受,所以净土在中国特别受欢迎。

在戒律方面,法家以大乘教义根据坛武德象限法进行解释,在中国形成了法家学派。其重要人物是与玄奘同时期的传道。因为这种情况的盛行,中国的僧人在修持大乘三学时,仍然注重遵守上座的戒律。

公元8世纪,印度密宗由须弥陀佛(637-735)、金刚乘(669-741)和不空(705-774)传入中国,形成了密宗。这个教派根据金刚经和大太阳经,建立了“金刚境界”和“胎藏境界”两个三密瑜伽班。这个教派是以秘法的神秘为基础的。未经灌顶传授,不得随意传播和展示他人,故称密宗。

这是中国佛教在中国的八大宗派。除此之外,还有东晋南北朝兴起并盛行一时的专事舍一切论的宗派,专事觉悟论的已建立的宗派,专事摄象论、地支论、涅槃经的宗派。

总的来说,隋唐时期是各教派兴起和兴盛的时期。会昌皇帝(844年)统治后,除禅宗外,所有教派都衰落了。之后会有天台、仙首的复兴和禅宗的大发展,也算是佛教复兴的时代,只是没有唐初、中唐那么宏大。自元代开始,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受到朝廷的极大推崇,但并没有传到民间,汉代的原始佛教也没有宋代那么兴盛。到了清朝,汉朝的佛教没有起色,只能维持原有的盈余。清末以来,上述八例均有研究训诫,并有恢复之势。这是从公元一世纪佛教开始到清朝末年,中国佛教宗派的大致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