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一篇关于福建晋江坑的变迁的历史小论文。

自然地理

内坑镇,素有晋江“西大门”之称,位于晋(江)、南(安)交界处,与安海、磁灶、官桥等镇接壤,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26255亩。

历史的发展

内坑,原名“梨坑”,历史悠久辉煌。唐宋时因大规模种植梨而得名,是晋江著名的梨园和柑橘园。《安海志》载:“橘及制品为最。”第一个橙子”和“同一个橙子”是赢家,而...两个橘子都是从晋江六都的乡镇里出来的”,所以内坑又被称为橘子。内坑也是古代农村对外交易会之一。据《晋江县志》记载,“唐代内坑、柑橘市场,曾是阿拉伯商人用香料交换当地红橙的场所”。土地革命时期,内坑是津南特科和津南县委的主要活动基地。1931年,砌坑党支部成立,这是晋江市第一个党支部。抗日战争时期,是泉州地下党的隐蔽基地之一。1946至65438+2月至1949年7月,是泉州中央县委和人民游击队泉州支队的驻地,中央县委在此指挥厦门和漳州(部分)的革命斗争。如今,内坑辖28个行政村,是晋江市老区的基础镇之一。

行政区划

内坑有28个行政村,54个自然村,人口63911,共有16155户,外来人口近4万人。

行政村名称:东寨村:东寨、公子口;孤山村:孤山;屋内村:屋内;后山村:后山;深圳村:深圳、内林、井上;百安村:百安、旗山;虎内村:虎内、后坑、社仔;吕厝村:吕厝,大田边;山头村:山头、普定、石湖滩;潘错:潘错,田边;亭顶村:亭顶后仓;前宏村:洪倩、后厝;葛洲村:葛洲、潭头;长铺村;长普;砖坑村:砖坑;后坑村:后坑;石干村:石干、荆棘园、珍木;夏薇村:夏薇;方上村;上张,上黄;下村:下村、黄霞村、灰厝村、云头村;内湖村:内湖;唐璜村:唐璜;土安村:土安、宫前、前寨、后溪;里山村:前山、张坑;东村:东村、李厝村;内山尾村:内山尾、洋内;坑尾村:坑尾;汤佳村:汤佳和丁玲。

基础设施

供电工程:内坑110000千伏输变电是福建省首家镇办电力企业,被评为“2000年福建省300家最大乡镇企业”;2003年被泉州市政府评为纳税超500万的企业,用电量超过3.3亿千瓦时。

交通建设:福厦公路、福厦高速贯穿其中,并建有双内路、连山路、东环路、西环路、五七路,构建了完整的城镇交通网络。

邮电:邮电发展加快,全镇安装电话13200,荣获“电话百万户”称号。

城市建设

乡镇规模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内坑老街改造已完成建设规划、测绘、测量、环评审批,取得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A段已完成。镇级工业园区规划建设迈出新步伐。总投资4亿港元的安泰陶瓷城已入园,成为内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商贸、农产品、加工品三大市场已经形成。注重可持续发展,抓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654.38+0.8万余元,建成泉州首个镇级固体废物焚烧厂。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内坑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了洪倩区8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双寨水库等4个养殖场被列为市级生猪直控基地,后山村、李厝村食用菌基地初具规模。内坑糖厂生产的红糖享誉东南亚,出口量居全国第二。到2003年,全镇有23个村达到小康小康村标准,占全镇总村数的82%,进入小康小康镇行列;3个村通过泉州市小康文明小康村验收,农民人均收入6502元。

同时,建筑陶瓷和鞋塑两大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纸包装、印刷、粮食、食品加工、石材、服装等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全镇现有企业300多家,先进辊道窑生产线60多条。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60家;通过ISO9000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有17家。拖鞋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中东等国家。

预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654.38+0.43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5.4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654.38+0.5亿元,乡镇企业产值28.38亿元。财政总收入5436.47万元,用电量达到3.4亿千瓦时。

社会事业

科技:以省级科技示范镇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网络,加强科技基础工作。8家企业引进热气发生技术,盛丰陶瓷建筑企业以液态轻烃气高科技项目建成国内首条陶瓷建筑生产线。制鞋业从台湾省引进了近30条先进生产线。

教育:认真落实《教育强镇建设纲要》,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三民中心小学被评为省级农村示范学校,三中全部通过晋江市素质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内坑中心、三民中心小学被评为“晋江市一级小学”。11小学被评为“晋江市二级小学”;6所小学被评为“晋江市三级小学”;所有小学都开设计算机和英语课程;内坑中学教学楼、三民中学教学楼奠基;内坑中心小学生活楼、三民中心小学办公楼、土坤小学教学楼竣工。

卫生:内坑卫生院顺利通过一级甲等医院验收,全镇47个卫生院(室)通过一级卫生院评审;内坑卫生院门诊大楼竣工。

广播电视:有线广播在同一条电缆上传输,有线电视户数达到7190户,入户率57.52%。

国防: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做好征兵、民兵编组和民兵军事训练工作。自1999以来,该镇武装部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计划生育:正视问题,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宣传教育,完善计划生育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综合治理,如期摘掉单独计划生育的帽子,从而扭转计划生育工作的不利局面。2003年计划生育经费投入近200万元,人均达到31元;继续开展“三位一体”工作,投入近50万元,组织实施了二女户安居、幸福、成功三大工程;计划生育“三户”优惠政策的实施,惠及1000多名儿童,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留守和创先争优的目标。2003年,全镇人口出生率10.45‰,政策达标率98.67%,出生人口性别比97.35:100,纯合格村率75%,合格村(含基本合格村)率100%。

社会治安: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深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认真组织开展全国防控日活动,巩固创建平安文明小区。2003年,内坑镇派出所在全市公安系统评比中名列第二。

服务窗口

优化镇村务服务,完善镇勤大厅,实行“一站式”办公,方便群众办事。加强机关纪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内坑镇机关工作若干规定》和《内坑镇勤政廉政十条规定》,规范干部行为,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把党政机关建设成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机关。

全面推进村务、校务、院务、镇务公开,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和“票费分离”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内坑镇位于晋江市西部丘陵地带,是该市老城区唯一的基地镇。面积46.2平方公里,人口6万,辖28个行政村。这个镇是晋江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取得新进展,糖料、蔬菜、水果、养殖、食用菌五大基地颇具规模,成为全市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初步形成了“东鞋西瓷,中部轻工”的产业发展格局,陶瓷、塑料、服装、粮食加工等一批专业村迅速崛起。多年来,我们集中力量建设交通、通信、供电、水利、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八大网络,给这个经济起步较晚的小镇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在福建省排名16;农业综合开发跃居晋江市1;率先成为晋江省级教育先进单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