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贝尼尼的作品为例,谈谈巴洛克艺术的特点。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的艺术,只有在巴洛克艺术之后才对巴洛克艺术做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鼎盛时期在17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权力的中心,所以在罗马兴起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不是宗教发明的,而是服务于教会,被宗教所利用,教会是其最强大的支柱。

巴洛克艺术兴起于16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17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8世纪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对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和19世纪的浪漫主义都有积极的影响。巴洛克的艺术风格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主要流行于意大利、佛兰德斯、西班牙等天主教盛行的国家。意大利艺术家贝尼尼和佛兰德画家鲁本斯的作品反映了17世纪巴洛克艺术最辉煌的成就。

西方城市规划的历史始于巴洛克时期,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教堂和宫殿。建筑师认为,建筑是按照许多要求塑造的独立整体,所以巴洛克建筑通常看起来像一座大型雕塑。

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绘制成平面图,与方形、圆形、十字形具有相同的特征;巴洛克建筑的典型特征是椭圆形、橄榄形和由复杂的几何图形变化而来的更复杂的图形。

以规则的波浪曲线和反向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态的思想,这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现代建筑一样,是基于简单而基本的比例和关系;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而是追求令人惊讶的戏剧性效果。例如:

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维格诺拉(1507-1673)和德拉?g .德拉·波塔(G. Della Porta)约1537 ~ 1巴黎圣母院602年创作的《耶稣的教堂》被公认为风格主义向巴洛克过渡的代表作。教堂内部突出了正殿和中央穹顶,加强了中央大门的作用,并以其紧密的结构和强烈的中央效应显示出新的特点。因此,耶稣教堂的内部和立面后来成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也可称为“前巴洛克风格”。

17世纪初巴洛克建筑的代表人物是c·马德诺(1556 ~ 1629),他完成了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圣彼得教堂(1607-15),他设计的凸立面或凹立面可以进一步将教堂与前面广场的空间连接起来。

贝尼尼(1598 ~ 1680),17世纪鼎盛时期巴洛克建筑最伟大的大师,雕塑家,建筑专家。1624 ~ 33期间,他完成了安放在圣彼得大教堂的青铜天篷,这是一个高29米的巨型帐篷,由四根螺旋雕刻的柱子支撑。门前有拱形臂的广场和柱廊(1657)是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是西方最方形的建筑之一。

F.波罗米尼(1599 ~ 1667)是巴洛克全盛时期的另一位大师。他喜欢用凹凸不平的曲线和各种几何形状的复杂交错,在整体布局和细节安排上也能独树一帜。他的代表作是司泉(65438+)的《圣卡洛斯教堂》

除了上面的罗马地区,意大利北部的都灵地区也发展得相当不错。瓜里尼(G .瓜里尼,1624 ~ 83)建造的圣布(1668 ~ 94)礼拜堂的穹顶,呈现出天堂的穹顶,给人一种空灵无边的禅定感。

西欧国家的巴洛克建筑,结合各地特点,各有优势。比如英国、法国等国家的色彩更严谨,比如巴黎的凡尔赛宫(1669 ~ 85,点击鼠标可以看到360度外观旋转图),而德国南部华丽辉煌到极致,其统治下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

切开

阿波罗和达芙妮的巴洛克式雕塑有时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艺术家们表现现实世界的手法非常完美,比如根据被摄对象的男女老少来表现人类皮肤的样子,卷发、服装和布料的质感都非常逼真。最重要的特点是显示动态潜力。人物不再被雕刻成静止或休息的姿势,而是一直在运动。

最著名的是贝尼尼(1598 ~ 1680)的代表作《圣特蕾莎的幻象》(1645 ~ 52,罗马圣玛丽教堂),它集宗教性和功能性于一身。欣赏这种雕像,要做到建筑与功能相匹配。这种风格也影响了西欧的所有地方。其他代表作有《四河喷泉》(罗马纳沃纳广场局部地图,1648-51)和《大卫》(罗马贝佳斯广场,大理石,1623-24,170 cm高)。

法国巴洛克雕塑家包括:

《克罗托纳的米罗》由P .普吉特(1620-94)创作(1671 ~ 83,巴黎卢浮宫)。

萨瓦克(A. Coys Evox,1640 ~ 1720)的雷布林半身像(1676)和路易十四半身像(1680,凡尔赛)。

气势磅礴,动感十足,精致的透视变化(如向前收缩法),戏剧性的构图,跌宕起伏,体现无限的空间,与理想的光线对比使画面统一协调,如舞台布景的效果,是巴洛克绘画的特点。鲁本斯的一些油画(4幅)

卡拉瓦乔(1573 ~ 1610)是巴洛克绘画的先驱。他的作品的特点是用光来获得画面的戏剧效果,也用明暗来烘托真实的空间感,摒弃细节的描写。他对自然的态度是直觉的,他画粗鲁或简单的市民的肖像作为模型。他还在静物画中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代表作有《意象派的晚餐》(1601,伦敦国家美术馆)、《埋葬基督》(1604,梵蒂冈美术馆)、《水果篮》(静物,1596,46× 64。狂野、暴躁、易怒、短命,他想摆脱刻板印象,重新思考艺术,在风格上被称为“自然主义者”。

卡拉奇(1560 ~ 1609),勤于古典美,是他的代表作祭坛画——圣母哀悼基督之死(1603,92,8 x 103,2 cm,伦敦国家美术馆),其中光芒照耀着救世主。

设备

除了建筑、雕塑和绘画,巴洛克家具无疑是巴洛克艺术最市民化的表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被誉为“太阳之王”,他对凡尔赛宫的奢华装饰导致了大量巴洛克家具的诞生。宫廷艺术的发展造就了英国塞特维纳的皇家家具——巴洛克风格产生了一大批巴洛克艺术家。复杂的雕刻和柚木、黄金、象牙、紫檀木等珍贵材料的大量使用,使巴洛克家具成为世界三大家具之首,屹立于世界家具之巅,经久不衰。

扶手椅——椅腿可以是“倒锥”或“栏杆柱”的形状,上面出现越来越复杂的椭圆形边饰、凹槽饰、树叶饰。继承自路易十三世的H形连杆逐渐演变成X形连杆。礼仪的需要促使大量的折叠椅和凳子问世,上面有华丽的雕刻。英国塞特维纳皇家家具-巴洛克风格(5件)

双体家具——衣柜面板的线条也变得更加柔和了,下部没有两头弯曲,如图所示比较复杂因为突出的部分或者角落是月牙形的[1]

连衣裙

从裹胸收腰开始,到剧情发展的高潮,这个关于古典戏剧的“剧本”充满了奢华的气息。短小飘逸的波浪下摆让大衣在硬朗性感中尽显优雅,哥特袖风格在复古细节中渗透着现代感,色彩明快亮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场盛大的宫廷舞会。

巴洛克风格的时装非常重视下半身的剪裁,力求百变。略显蓬松的及膝窄裙结合精致的褶皱,再加上休闲的蕾丝,散发出温柔甜美的浪漫气息。面料虽然不是典型的浮锦,但是使用了光滑轻薄的薄纱,表现出独特的奢华感。颜色方面,香槟色和米白色不再占主导,取而代之的是亮粉色,搭配一件乳白色针织外套,领口为荷叶边,优雅矜持又不失美丽可爱。

束腰是巴洛克时尚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将成为新一季时尚舞台上的最佳主角。缎面衬衫充满怀旧气息,各种图案表达了新古典主义时代的艺术风格。鲜红色的宽腰是点睛之笔,不仅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也凸显了在那些逝去的岁月里曾经疯狂流行的红色和紫色的时髦风尚。黑、白、橙、红四种颜色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塑造出优雅高贵的淑女形象。

古典韵味大行其道,让充满复古情怀的浪漫婚纱也呈现出奢华的风格。巴洛克式的提胸束腰,层层叠叠的裙摆,在细节上展现复杂精致的做工,再融入现代流行的剪裁和时尚元素,如蝴蝶结、褶皱等,打造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别样风格。

音乐

总的来说,巴洛克音乐有以下几个特点:它的节奏感特别强,活跃,短小有节奏感;旋律细腻,跳跃,连续;采用多旋律复调音乐的复调手法;作曲家一般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当时相当看重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曲目的调性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单一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到大调小调调式。与此同时,西方管弦乐弦乐器也在巴洛克时期迅速发展,小提琴的出现和拨弦古钢琴的形成为巴洛克音乐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力。随着其他乐器的发展,一些特定的巴洛克音乐的配器可以向多元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像管风琴、大键琴和小提琴这样的古老乐器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音乐形式方面,巴洛克时期比文艺复兴时期丰富得多。皇室和贵族对音乐的需求促使许多巴洛克音乐人探索许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歌剧的兴起(不是起源,歌剧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很久以前)是最突出的一点。虽然巴洛克歌剧被一些专家批评为“矫揉造作”,但它却是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声乐领域的其他表现形式还有戏剧、经典歌曲、清唱剧、激情与弥撒等,都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这说明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中仍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时期,器乐发展迅速,表现形式多样,有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奏鸣曲等。其中很大一部分发展进化,从而成为后来更成熟的形态。

文学

巴洛克文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在17世纪与古典文学和清教文学合并为三大文学。它是在人文主义文学运动衰落后兴起的。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应该为少数有文化素养的人创作。在艺术上刻意雕琢,内容倾向于写信仰危机和悲观思想。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洞,语言浮夸。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格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法国的沃瓦泰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代表作品包括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以及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小说《白痴的故事》。